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与分析

2023-01-18 01:2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与分析》,欢迎阅读!
社会支持,相关性,心理健康,护士,状况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与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40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50.01。社会支持量表的总分、主观支持纬度分及支持利用度纬度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客观支持维度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并且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医院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及心理关怀,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水平。



标签: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精神科护士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职业对其心理、生理造成双重的高负荷[1]。精神科护士主要面对的是精神病患者,精神疾病的隐匿性风险较高,且精神疾病多呈慢性迁延性。由于其工作环境和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持续的工作压力下,由内外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疲惫和人格分离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方面[2],严重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产生的长期压力,精神科护士较容易表现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导致家庭和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提高个体应对能力,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3]社会支持与人类健康存在着肯定的联系[4]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市精神专科医院的护理人员共206名,从中随机抽取30精神科临床女护士和10名精神科临床男护士为调查对象。30名女护士的年龄1950岁,平均(30.1±7.8)岁;职称:副高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人,护士11人,助护6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名,中专18名;护龄:132年,平均(8.4±6.8)年。10名男护士年龄2146岁,平均(27.7±9.6)岁;职称:护师2人,护士5人,助护3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人,中专5人;护龄l14年,平均(3.0±4.8)年。两者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在职称、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



1.2调查工具及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社区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第二部分是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四个量表对40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



1.2.1 90项症状自评量表[5],要求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评定最近1w对自身影响的实际感觉。每一项有五级平分,即没有1分,极轻2分,中度3分,偏4分,严重5分。该量表共有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



个因子,共90项。

1.2.2社会支持度量表[6]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评分越高,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该量表的Cron-bach俚系数为0.8250.896,表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良好的信度。该问卷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40.835,量表内容效度较高。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大部分存在身心问题,社会支持不够,65%的精神科护士感到工作压力大,据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攻击率为98.47%[7]这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大约30%的精神科护士在经历精神科意外事件后一段时间内,发生心理障碍的机会较一般人群大23倍;精神科护士谨慎、敏感,易于产生焦虑、抑郁。精神科护士所面对的患者是一类行为具有不合理性和冲动性的患者,在病房中随时会发生意外事件,在工作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状态。因此患者护理方面的压力对精神科护士来说也是主要的压力之一。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护理工作质量,5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很需要心理培训,因此加强临床护士心理知识培训、心理弹性训练,是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切实可行的方法[8],另外医院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管理要实行人性化管理,从细节入手,与护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在护士中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提供有利的支持。其次,护理管理者应帮助精神科护士获得良好的客观支持,如增加护士人员配置,减轻工作负担;优化薪酬分配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为护士提供学习、深造和晋升机会等。这些措施将能大幅度的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态从而高效率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因此,医院相关领导应重视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引导精神科护士建立合理的应对压力机制,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晓明,王可.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7141760.



[2]梁雪玲.精神科男女护士职业倦怠的对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 8 15109.



[3]姜乾金.医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9.

[4]纪梦楠.大学生社会支持研究现状[J].精神医学杂志,






2008216477-479.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316-24.

[6]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增

刊,127-130.

[7]龚玉,钟伟英.精神科男护士焦虑抑郁情绪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69-70.



[8]孙丽娟,许娟.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426ba5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