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灯笼

2022-08-03 19:3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灯笼》,欢迎阅读!
下册,人教,灯笼,语文,年级



4 灯笼



【导学目标】

1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萧的灯笼。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wò) 幽悄(qiǎo) 霍骠(piào) 怅惘(chàng wǎng) ..2词语解释 斡旋:调停调解。 家来:方言即回家来。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幽悄:幽深寂静。 3走近作者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边听边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交流点拨】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交流点拨】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步骤四 理解语言 探究写法

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交流点拨】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作者围绕“灯笼”所抒发的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板书设计】

忆祖父、母亲

忆灯笼念乡情、民俗灯笼

指夜路、暖人心

爱灯笼凭今吊古爱国情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5ecb6b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