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2022-12-23 12:1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洞庭湖,丞相,教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是作者把望见洞庭湖的景象写成一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题目表明写作的内容和目的。 二、整体感知:

1、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多写个人抱负与山水景物,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所作田园诗数量虽不多,但却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给人以亲切之感。有《孟浩然集》

2、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她(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写洞庭湖极开阔也极涵浑,湖水浩阔,与天相接。写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完完整整的一块。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颔联描写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


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后句用“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颈联转入抒情,表达希望出仕,一展才华的想法。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尾联,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做官的愿望。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是怎样得体地表露心态的

明确: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干谒诗既要称颂对方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更要不卑不亢,不露乞怜相。这首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很得体地表露了自己想出仕的心态。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如: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首联——湖水浩阔、与天相接;颔联——澎湃动荡、充满活力; 颈联——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尾联——巧为设喻、希望引荐。

————渴望引荐、积极入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76df56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