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欣赏:《乡愁》

2022-03-19 10:43: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冰心作品欣赏:《乡愁》》,欢迎阅读!
冰心,乡愁,作品欣赏

乡愁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 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 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

天风里,

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晨, 浓雾塞窗, 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 曼声低诵的时候, 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 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 也不肯作壮语了!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写完《惆怅》两天之后,即1923年的 827日,冰心又写下了另一首怀乡的抒情诗 《乡 愁》。 在结构上,《乡愁》不像《惆怅》那样讲究,但较《惆怅》更为流畅自然。这首诗以叙 事型的句式开篇: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海舟上偶然相遇, 提供了地点、 环境,“都是小孩子” ,表明了抒情主人公的身份、 年龄, 因此有了这两个条件,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才出现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的场面。

这场面无疑是很动人的。

这不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 ,也不是触景生情的那种愁,恰恰是小孩子,才有可能 在谈笑之后,猛然忆及海舟上的现实场面,内心方涌起无尽的乡愁。

请看他们又是怎样回味自己旅途生活的: 十五之夜弹拨琴弦, 天风里引发无限凄哀, 明是乐极生悲;十七之晨浓雾塞窗,不干己的一幕悲剧,竟引起抒情主人公的“清泪沾裳” 。

这时,有长者来发话了: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长者阅尽人间沧桑,已知道审时度势无可无不可的道理,所以在“小孩子”悲苦的情绪 中施以鼓励,希望他们能振作起来,正视面前的现实。 “何如作壮语?”为什么不说些豪迈 的话来鼓励呢?

不。冰心出面来回答道:我们正因为是率真的小孩子,才不顾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该 哭当哭,该笑当笑,既然“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为着故乡,我们“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也不肯作壮语了!

这是地道的冰心式的回答,坦诚、爽快,不为自己的乡愁流露而后悔,也不去硬充成熟 者作壮语,爱就是爱,愁就是愁,既然前提“我们都是小孩子” 故乡流泪又算什么?!

,童言无忌,童心无碍,为

《乡愁》这首小诗,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极透明的道理。诗人紧扣"乡愁”

谈笑之后的背景下来加以突出,这就显示了一种独特的匠心。

,但又偏偏在

中间两段为“小孩子”之间的对话,一种回忆的氛围,诗人借拨不动的琴弦、塞窗的浓

雾两个意象来表现,最后又让“清泪沾裳”这一典型动作来强化乡愁。由此才引出了旁观者 的指点。这种过渡


是十分必要的,无此,冰心《乡愁》一诗的最后无法升华成曼妙回声,我 甚至怀疑“你们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壮语? ”三行诗系冰心内心深处的另一 种声音,她在乡愁中企图寻找解脱的方法, 便借长者的旁白来实行。 结果诗人很快又回到正

常的自我,角度一换,从容向“我的朋友”道出了真正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尾段中两句排比得比较工整的诗: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后顾却

望见了飘扬的爱帜。”这是全诗的诗眼,“飘扬的爱帜”自然是远方的母爱之旗,在茫茫海洋 中给诗人以引导与召唤, 使她在闪烁不定的前途星光中, 敦促诗人投入生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

当然,诗人不肯、不忍、亦不能作壮语,但实际上我们却从诗的字里行间读出了这种毅 然决然的感触。

前途是什么在等待?不知道。 脚下的一艘动荡不止的海船,

船上是一群求学的游子, 这实际上是五四运动之后整个中

看见母亲的期待的目光, 这种力量

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求索真理,离乡背井,祖国和母亲以一种巨大的期待在盼望着。冰心的 《乡愁》表面写一种游子情思,内心无疑是充满着豪壮的。

“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语),我以为是很形象地表达了二十年代初期中国青年知识

分子心态的,用来诠释冰心的这首《乡愁》

,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洪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9528cd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