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 中国人 读后感

2023-04-01 20:0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精神 中国人 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中国,中国人,精神

“精神”的传承

——《中国精神·中国人》读后感

坦白地说,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阅读兴趣并不大。我是1990出生的,虽然不愿意被别人这么称呼,但不论如何我确实是个实实在在的“90后”而季羡林先生是20世纪初生人,虽然此前经常听到、看到媒体和大学时的老师对他做出这样那样的评价,但读季老先生的书,这还是第一次。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和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它的内容绝不刻板、枯燥,相反的,读了几页之后,我就被季老先生的语言魅力吸引了。

《中国精神·中国人》这本书共分为五辑: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华文化必将复兴;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我的梦,我的希望;和年轻人聊聊天。收录的是季老先生在不同时期针对自己一些观点所做的杂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时间跨度比较大。通读全书后,我受益匪浅,一些观点虽是在十几、二十年前阐述的,但时至今日仍不觉得落伍过时。结合自己的教师工作,我想就两点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想:重视德育教育、爱国主义的传承。

在本书中收录的《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一文中,季老先生提到他的两点希望是切切实实地增加教育经费以及重视大、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这是他于1999年所写的一篇文章,时至今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偏远地区教育的支持越来越多,一点希望已经可以说是实现了。而第二点希望,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作者在文中提到,“抓学生思想教育,应该从小学抓起”,但当今从小学到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及伦理道德教育——或者直接成为德育教育在内容设置、教材编排上仍然存在问题。大学时期我们曾在一门课上探讨过“教材幼稚化”的问题,小学教材我不了解,但我还记得大四实习的时候,在初二给一班站起来甚至比我还高、思想上也比较成熟的学生讲同学朋友、我爱我家等内容时的小尴尬,当时我就在想,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品德课安排的这些内容不会很幼稚吗?这只是我个人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对于德育教育而言,面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不重视。小升初考数语外、中考考数语外物化、高考只有文科生考政治,但此时的政治课知识性明显要强很多,德育作用已经弱化,而到大学的思修与法基、毛概、马哲等与德育“沾边儿”的课更是许多学生的“必翘课”

季羡林先生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十年浩劫、改革开放等等我国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这本书的内容是季老先生作为一代中国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阐述的“中国精神”,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国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天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工作有哪些是应该、可以继续完善的,这不仅仅局限于德育教育、爱国教育两方面。值得我们敬仰的前辈遗留下来的“精神”该如何传承下去?这些“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a6ee8a5022aaea998f0f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