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作业人大代表提案

2022-04-27 00: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概作业人大代表提案》,欢迎阅读!
提案,人大代表,作业,毛概

关于解决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的提案

内容(或事由):

21世纪,城乡最低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03年国务院又推出3 “配

套措施”和“分类救助”;2004年,民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后来又发出《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困难毕业生救助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7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年8月,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通过新闻媒体宣告:“到今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经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全国2068万人。”到了2012年年底,全国建立起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全国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全人民来说真的是值得高兴的事,有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生活的幸福感才会增加。中国20年的时间建立起了城乡低保制度,尽管水平不算很高,但速度之快确实令世界惊叹,也让全国的老百姓实在感受和分享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其中也足见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性。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一百多年的国家,像这样的国家世界上绝无仅有,中国同时又是一个拥有13.4亿总人口、1.28亿贫困人口的大国,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的确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中国要崛起不能不解决贫困问题,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的路上中国才刚刚启程。

在中国的现行社会保障体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但是,低保制度有优点,但也有缺陷。低保制度有一个国际惯例,就是政府要通过家计调查确认申请者确实贫困才能给予救助。这个前提条件常常在政策实施中造成“两难”的窘境:如果执行不力,就会造成福利依赖“养懒汉”;如果执行过头,也会形成社会排斥,造成社会张力,与稳定社会的初衷相悖。要抑制低保的副作用,光靠低保政策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还必须制定完整、效、可行的一系列扶贫政策。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靠政府给困难群众以资金和实物救助,还不如让困难群体自己动手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彻底摆脱贫困,把“社会救助”转变为一种永久性、可持续、福利型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制度又要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而这种转变需要国家提供大量的政策支持。中国社科院社保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团在接受搜狐网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个建立农民工个人账户的建议,建立个人账户就可以形成个人资产,也可以进行贷款,这样的低保制度不再是保基本生活,而是提高生活水平的质量,同时也能调动困难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发挥个人价值。

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主要问题

虽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低保制度的实行。 一.低保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低保制度明确规定: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指导科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但是对于中西部这些偏远的地区,即使中央和省级财政提供适当的补偿,低保资金仍然不足,一部分低保户在享受了低保后还


是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二.低保制度保障标准总体过低而且地域差异较大。目前我国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是由政府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活必需品的品种数量、物价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制定出来的。对最低生活保障线实行估算,缺乏科学依据,使得低保金标准过低。除整体保障标准过低外,当前我国各地保障线之间的差别也很大。这些差别反映出各地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上的差别,这就导致欠发达地区对低保对象的保障更加不充分。 三.低保制度与就业机制缺乏有效衔接。当前各地对低保户再就业的支持政策存在力度普遍不足的情况,低保户可能为享受低保而拒绝就业。在对低保家庭收入进行核实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网络管理滞后,使得低保对象的确定、检查和管理都缺少有效的数据,导致应保未保、不应保而保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低保制度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社会约束机制。随着低保覆盖面的扩大以及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低保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在许多地方,县一级低保工作尚未明确专门的低保工作机构。基层低保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没有落实,导致制度实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民政部在实施社会救助时必须公开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如果失去约束,在实施贫困救助的过程中,挤占挪用救助基金、贪污腐化等现象就很有可能发生。而且,由于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信息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的存在,使低保管理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加之落后的工作设备,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低保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几点建议:

一.动员社会力量,扶助低保人员。低保资金是低保工作的瓶颈,低保工作的不断发展需要稳定的、足额的低保资金注入。但是,目前的低保资金收入,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保障机制,现在的低保保障金来源还很单一。如果能在全社会动员捐款、捐物,全社会都来帮助困难地区的低保工作,就可以缓解低保资金来源不足的压力。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社会福利社团和慈善团体,发动国内外的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基金,来作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充;同时积极动员企业捐钱、捐物。

二.适当提高低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时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适时修改,以确保低保人群能得到充分救助。此外,扩大低保制度覆盖面也应从制度设计上进行回应,受助人群总量应根据实际有所提升。要结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互助和临时救济解决低保对象的生活困难,而且要使低保对象在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在低保资金的发放方面,实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邮局直接把低保金发放给低保对象。

三.强化低保制度推进就业的功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应建立规范化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保障标准和支付方式,防止其对保障金的消极依赖。改进对低保对象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使之真正切合低保对象的就业需要。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也可组织他们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将救助金转化为劳动津贴。从而加强对低保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我国的失业问题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解决的,仅靠低保措施不能保证重新就业,也不能保证完全解决低保户的贫困问题,应侧重提高这些人员的职业技能,给低保人员以就业机会。

四.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低保工作队伍建设。低保工作要获得实质性进展和长足进步,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基层工作队伍。要加强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


专业化建设,除了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基层低保工作岗位之外,还应对该岗位的任职资格、工资待遇、保险福利加以明确规范。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系统地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低保政策精神,掌握低保人员的条件、对象,做好低保救助金发放的调查核实工作,做到不该发放的坚决不发,应该发放的就必须按规定发放。第二,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自谋职业、自食其力,通过劳动增加收入,逐步改善生活状况,克服安于现状和依赖政府救助的思想。

总而言之,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视程度,相信我国低保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从而使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民心。

提案人:丁姿爽 洪敏 耿丽萍 李开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d4f012dd88d0d233d46a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