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

2023-03-16 13:0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欢迎阅读!
为什么,温庭筠

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

温庭筠的“筠”为什么读“yún”?

引导语:温庭钧是唐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但是说起温庭钧,很多小伙伴不禁汗颜,为啥?因为,温庭筠的筠是读[ yún]呢还是[jūn]?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解惑吧!

温庭筠的筠是读[ yún]呢还是[jūn]呢? 答案:温庭筠[ yún] 至于为什么读[ yún]?

《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

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

但是,一般情况下,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

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

而且,温庭筠是唐朝人,据小编所查,在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那么,唐朝的“筠”字,自然就应该读作(yún)了。

这么一解释,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温庭筠的.“筠”字读“yún”。 【知识延伸】 温庭筠 介绍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综述

温庭筠(yún)(约812-866),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eaf02d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