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2023-04-17 16:2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人际关系,综述,时期,高校,大学生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作者:徐丹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0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情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等教育也出現了新的特点。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也比以往更加复杂,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试图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为大家呈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情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等教育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也较以往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对于大学生群体人际关系的研究比以往显得更加紧迫和意义重大。目前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广泛而深入,成果颇丰。在超星数据库搜了一下,十年间有关此问题的研究,仅论文就有三千多篇。但是很遗憾,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一篇有关研究综述的文章。本文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将近几年来学界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归纳,给大家呈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对学校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大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很有意义。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探讨的: 一、关于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是好还是坏,必须有一个衡量尺度,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成果非常丰富。调查问卷一般都在几个省或几所高校之间进行,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但是由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差异以及统计的方法和量表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一部分作者认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水平总体上良好,存在局部问题。如李荣珍、张旭《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原因探析》指出,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程度不一,其中存在严重人际困扰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10。游建雄《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对策》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具有人际困扰的大学生不足三成等。还有一部分作者从自己的调查问卷中得出结论,目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很差,具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很多。如竺丽芳、苏丹《和谐校园构建视野中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认为当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非常严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有5.1%的同学存在严重的交往障碍,结果令人堪忧。但是不论哪种结论,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方面,得出的结论都比较一致。学术界普遍认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好坏受年级、性别、地域、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如冯宗侠等一部分学者的统计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的交往能力最低,二、三年级无显著差异,四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最高,分析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对新环境不适应,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而大四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锻炼,各方面能力提高,心理也更成熟,所以得分最高。提醒高校和老师






对一年级学生多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性别方面,男生的人际关系好于女生,男生一般心胸开阔,女生比较敏感细腻,容易斤斤计较一些。在地域方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大学生人际交往得分普遍高于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大学生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人际关系也相应好一些。家庭方面,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差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导致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宠爱过多,自我意识较强,考虑问题往往从自身出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几个方面

大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研究。因为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与舍友的交往非常多,近年来由于云南大学马加爵等事件的影响,学术界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呈井喷式增长。近三年来仅研究论文就有三百多篇。其中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更突出,也许是因为女大学生宿舍矛盾和问题更突出一些吧。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南、西藏、甘肃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在人际交往方面必然有独有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可以使民族间相互融合,更加和谐。这方面的文章有上百篇。如李雪娇、杨艳霞《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杨川《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人际关系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余迪、王燕《西藏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等。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以及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总之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还是比价全面的。

三、关于解决或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办法的研究

研究某一课题的目的就是寻求解决之道,在这方面,学术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研究。一是依照一些先进的理论框架,或者不同的学科视角,如将大学生人际关系纳入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体系中,然后再运用该学科的理论知识解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如费晓娟的硕士论文《依恋团体辅导缓解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效果研究》,认为开展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心理会更有效一些,大家看到并不是自己单独有这方面的问题,从而敞开心扉。张慧芳《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认为要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设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咨询。詹晓青《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与干预》认为利用第二课堂,如红色圣地等在社会实践中开展思政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吴迪《小组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研究》将人际关系纳入社会学领域,利用参与或观察、半结构访谈和量表调查的方法对此提出建议。二是依据某个具体案例或某类相似案例进行针对性研究和分析。如梅国英《浅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性——来自心理咨询室的报告》从作者在任职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人际关系问题为例,总结出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共性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以上三点是学术界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基本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随着网络、微信等交往方式的变化,在这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探讨。如樊红霞的硕士论文《网络时代大学生






人际关系教育与引导》,邓家涛《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曾蓉《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等。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大学生受益无穷,在新时期,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和谐校园视域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归因及其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6GB078

作者简介:徐丹(1981),女,陕西西安人,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eef5c1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