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

2022-12-25 00:1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欢迎阅读!
琵琶,高峰,发展

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

作者:安璐

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20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 要】隋唐是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隋初,“燕乐”为七部,后炀帝改为九部至唐太宗时期又改为十部。其中,“龟兹乐”的主要乐器——曲项琵琶占主导地位。琵琶其绝妙的音色使上至贵胄下至市井皆为之倾倒。唐诗中众多描写琵琶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琵琶艺术的高度繁荣。明清是琵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在这一时期,琵琶的形制发生改变直至基本稳定,并且演奏方法得以改进。明清时期琵琶演奏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开始注重乐谱的编写与保存。

【关键词】琵琶;发展高峰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琵琶从形成到发展的历程,是我国汉族中原音乐文化与周边广大少数民族及西域国家音乐文化相融合的表现。

琵琶最早见于杜佑《通典》:“杜挚曰:‘秦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又“今清乐奏琵琶,俗谓之‘秦汉子’,圆体修颈而小,疑是弦鼗之遗制”①枇杷的名称,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记载,“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枇杷”二字是为演奏手法。同时表明此乐器为木制。后魏晋时期改为琵琶。琵琶发展在历史上有两次高峰时期。

1 隋唐

隋唐是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隋初,“燕乐”为七部,后炀帝改为九部至唐太宗时期又该为十部。其中“龟兹乐”的主要乐器——曲项琵琶占主导地位。曲项琵琶,约公元350年南北朝时由印度传入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形制为梨形音箱,曲项,四弦,四柱。以横抱姿势用较长大的木拨弹奏。琵琶其绝妙的音色使上至贵胄下至市井皆为之倾倒。随着唐音乐的繁荣,琵琶演奏者的姿势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升,演奏者对琵琶熟练程度的大幅提高,演奏姿势也由横抱改为竖抱,从而减轻了左手的限制使演奏上更为自由。唐代琵琶名家裴神符对琵琶进行了改造,琵琶的演奏技巧也逐渐完善成熟,使得琵琶成为当时一种文、武兼备的乐器。经过长期的演奏、积累,在燕乐歌舞音乐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出一批具有艺术魅力的琵琶独奏曲。如《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清曲之一,在当时民间是一首很流行的琵琶独奏曲。而《六幺》也是以一首在歌舞大曲基础上改编的琵琶曲。

唐诗中众多描写琵琶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琵琶艺术的高度繁荣。

唐诗中对琵琶描述最为经典的当数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同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流,铁骑空出刀枪鸣。

这一节生动描写了琵琶乐曲的快慢转变,使抽象的音乐有了视觉形象。琵琶的另一优点是便于携带、灵活小巧,既可在深宫市井中演奏,又可在塞外马上弹拨。王翰有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两句诗生动描写了马上弹琵琶的场景。

隋唐时期,当朝统治者的提倡为琵琶的繁荣创造了机会,统治阶级政策的开放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及融合,隋唐时期为琵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迎来了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明清

明清时期是继唐以后,琵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元明清以后,琵琶的演奏角度, 呈向上斜抱的姿势, 角度大约在53度左右②,琵琶形制已基本稳定和现在很接进了。明清琵琶和唐琵琶有几处明显不同:

1)音箱变的更窄,比唐琵琶更加纤长,面板上无音孔,无捍拨。

2)颈部变得更长,与指板背面大致呈45°角左右。

3)有品有柱,多柱制已成为形制特征。

明清时期,演奏的人已由席地而坐改为端坐于凳子进行演奏。明宣德三年木刻本《刻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插图》中,有奏乐及听者场面,前排正中位置有一女子坐于凳上,竖抱琵琶用手弹奏。这时的琵琶已经基本上不存在捍拨而改用手指弹奏了。从文献、图片中没有发现再用拨子弹奏的记载。琴颈部变长左手按弦更为灵活,右手用手指弹奏的方式增加了许多新的技巧。这是琵琶史上一个极具重要意义的改变。

琵琶形制及演奏方法的改进,技巧的发展使明清时期琵琶曲目更为丰富。并有大型套曲流传下来。琵琶独奏曲在唐代虽已盛行,但未得文人重视,没有乐谱的记载。而经元明清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海青拿天鹅》,在已知其来源的琵琶大曲中,是年代最为久远的乐曲。元明清时期的演奏家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佳作,并开始注重琵琶乐谱的编写与保存。有关于元代的演奏家的记载较少,文献中可以见到的琵琶演奏家有李宫人。当时的文人都曾写诗称赞她为“琵琶第一名手”。③从明代开始,已经发现有演奏者的记录:汤应曾,外号“汤琵琶”,明朝万历年北方著名琵琶演奏家;华秋苹,清代琵琶演奏家,其主编的《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对后世琵琶的普及与流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自古以来第一个重视琵琶曲,将民间琵琶曲编集、修订、刊印,并且编订出指法符号,为琵琶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俗字谱和工尺谱的广泛应用,使琵琶乐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琵琶虽然流行了千年,但直到清末才有琵琶谱的正式刊行。在这之后,很多有名的谱集得以流传下来。比较重要的有《弦索备考》清蒙古人荣斋编订。乐曲有《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松青夜游》、《月儿高》、《舞名马》。华秋苹编《琵琶谱》,刊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用工尺谱记写。其中有大曲《十面埋伏》。有了较通用的记谱法,保存下来了大量的乐谱,而这些乐谱对琵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琵琶的发展起到了对琵琶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这两个时期琵琶的发展和积淀,才有今天琵琶在中国民族乐坛上的成就与地位,对今后琵琶的发展与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忠,薛松梅.中国音乐[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北京音乐出版社,1998.

[3]孙丽伟.琵琶文化散论[].音乐研究,1999(2).

[4]陈音.对当代琵琶音乐创作的思考[].中国琵琶文化论坛,2010.

[5]唐诗选[M].北京出版社,1978.

[6]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注释:

①[唐]杜佑.通典·乐四[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8:3679.

②浅析隋唐音乐对日本音乐的影响[EB].http://www.wzbz.net/xyw/inte/wzbz-shiro.

③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王洪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49e61d5c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