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见误读音辨析

2022-07-22 14:1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常见误读音辨析》,欢迎阅读!
古诗词,读音,辨析,常见

古诗词常见误读音辨析

通假字 (读通字音) 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鹿柴》 例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所见》《夜书所见》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 最喜小儿亡赖 焜黄华叶衰 返景入深林

读音

“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清平乐·村居》 “亡”,通“无”,因而读“wú”,不读“wáng”。 “华”通“花”读huā 景通影读yǐng

《鹿柴》“柴”是通假字。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本诗的题“鹿柴”是一地名,“柴”“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挑:《夜书所见》(三上9课)中“知有儿童挑促织”“挑”tiāotiǎo两个读音。“挑动”“拨

知有儿童挑促织

动”的义项时念“tiǎo”。这句诗的意思是儿童用竹棍等挑动泥土,翻找地里的蟋蟀,因此,本句中,“挑”字读tiǎo”才是合理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 焜黄华叶衰

cuī:疏落

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的“重”是多音

花重锦官城

字。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花“重”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因而这里“重”要读“zhòng”,不能读“chóng”。

据义判断

欲作家书意万重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

而张籍《秋思》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王安石的“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中的“重重”也表示“很多层”的意思。因而,这里的“重” 要读“chóng”,而不能读“zhòng”。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兴致也,因而读“xìng”。

王安石的《梅花》中有一句“为有暗香来” “为”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应该读“wâi”,不能

为有暗香来

读成“wãi”。另外,这首诗里中的“墙角数枝梅”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指很多枝梅花,因此读shù”不读“shǔ”。

应怜屐齿印苍苔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叶绍翁《游园不值》,这个“应”字的读法当结合前两句诗意来确定。诗的前两句说,大概主人是爱惜这青苔,


担心被访客的木屐齿踩坏了,所以,客人虽在柴门前轻敲许久,但却无人应门。这里,“应”解释为“大概”,也可理解为“应该”,表示揣测之意,含调侃意味。所以这个字要读作“yīng”,不要读作“yìng”。“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应” 也同解,同读音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的 “应”,作“回应”之意,因而应读“yìng”。

《泊船瓜洲》的首句是“京口瓜洲一水间”,其中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间”“间隔”之意,因而读jiàn这首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 “还”,也是多音字,意思是“还乡,回乡”,因此读“huán”。

《卜算子·咏梅》 “日积月累”中的“卜”bǔ”。因为,读“bǔ”的时候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是指

《卜算子·咏梅》

“估计、预测”。而读“bo”只用于“萝卜”一词。“卜算”是同义黏合词,意思是“估算、预测”这里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唐代骆宾王写诗时喜欢用数字,家都叫他“卜算子”,后来就以“卜算子”为词牌名了。 《清平乐·村居》的“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

《清平乐·村居》

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而“乐”读“yuâ”,不读“lâ”。

《踏莎行》

suō:莎草

古代单音节词。古诗词中,有的两个单音节词语连在一起,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比较典型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妻子”和“衣裳”。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两个双音节词,“妻子”“衣裳”的后一字“子”“裳”

初闻涕泪满衣裳

均要读作轻声。但是在古代,“妻子”两个字分别表示“妻子”和“子女”;“衣裳”在古代也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是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是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鉴于此, “子”“裳”作为单音节词,不能读作轻声,应分别读作“zǐ”cháng”。

上衣下裳 生查子 将进酒

cháng:下衣 chá:木筏 qiāng:请

纳兰性德《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表示一阵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狂风又紧连着一阵暴雪,即整夜风雪交加。因而“更”是表示刮风下雪的时段,而读gēng时就是表示时间段的,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可见,这里“更”读gēng”才恰当。

gâng”,是在表示“更加”时的读法。在《登鹳

更上一层楼

雀楼》中“更上一层楼”的“更”是副词,表示“更加”,所以这时该读“gâng”。

其他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有两个读音,只有在“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


时候念“bāo”,而此处“剥”正好准确表达此义,因此,这个“剥”就念“bāo”,不能读作“bō”。

不教胡马度阴山

jiāo:平仄

《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在表示“显现”意义的时候有口语和书面语读法。用于书面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成语读lù”用于口语的复音词中,lòu

小荷才露尖尖角

只有少数的用于口语的“露白、露丑、露底、露富、露脸、露面、露头、露相、露光、露苗、露怯、露馅儿、露一手、露马脚、泄露、走露”时读“lòu“,其它的皆读“lù”。“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是书面语单音词,单独作动词用,所以应读“lù”。

还要注意叠声词的读法。《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草》中的“离

处处闻啼鸟 离离原上草 篱落疏疏一径深 萧萧梧叶送寒声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离原上草”《宿新市徐公店》中的“篱落疏疏一径深”《夜书所见》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都有叠声词。古诗词朗读中,不能像现代汉语把叠词第二个字读成轻声,而应该读成本音。因为,有的叠字要单独表示意义,有的起重复强调的作用,而且五律或七律古诗中,各句字数相等,读来颇有节奏感,如果把叠字弱化后读得过轻,就可能给人少一个字的感觉。因此,叠字一般不要弱化读轻声,而要读出该字的本音。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按照古代节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个字是“家”“花”,其韵腹都是a”,因此首句的末字“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腹也应

远上寒山石径斜 青山郭外斜

是“a”。但是现代汉语中“斜”已没有“xiá”的音了,所以这个字只好依从今天的发音,读 xiã”。“青山郭外斜”的“斜”也因为相同原因,念“xiã”。还有,“斜风细雨不须归”中,“斜”也得念“xiã”,如果我们非要将这句的“斜”读成“xiá”就显得太别扭啦。

挑:《夜书所见》(三上9课)中“知有儿童挑促织”“挑”tiāotiǎo两个读音。“挑动”“拨

知有儿童挑促织

动”的义项时念“tiǎo”。这句诗的意思是儿童用竹棍等挑动泥土,翻找地里的蟋蟀,因此,本句中,“挑”字读tiǎo”才是合理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a0dc1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