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节目节目稿

2022-04-05 23:0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雷锋节目节目稿》,欢迎阅读!
节目,雷锋

7周《雷锋·榜样的力量》节目稿

1.高俊慧:学雷锋,做好事,一句朴素的话语流传了40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热血儿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司机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对雷锋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被誉为活雷锋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锋精神照耀下辉映出亮丽的光环,温暖了他周围的每一个人。袁成友出生于商丘市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老实勤恳的农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贫困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满怀感恩之心,他们就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困难的人。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在袁成友出生的那个年代,人人都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伴着这熟悉的歌声,小成友渐渐长大,学雷锋做好事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了他的心中,并且生了根、发了芽,使他形成了执着的信念和追求。中学毕业后,满怀期望的袁成友到镇政府当了一名保安。

虽然是一名编外的临时工,但袁成友却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值好每一个班。上班一个月,袁成友凭着细心和勇敢,帮助镇派出所一举抓获了两个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张了正义,颇得群众好评。当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时常在心里合计着怎样帮助别人。镇东头有一个五保老人叫张李氏,一个人生活比较孤苦,袁成友就热情相助。他时常过去给老人打水扫地,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买吃买穿,老人感动得逢人就夸成友的好,说成友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袁成友接济老人多年,甚至离家到深圳后也没忘经常寄钱给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本次节目具体事项说明1.请广播员务必在周三下午1745分之前到达广播站。稿子要练熟,难字词要读准字音,长句子要流畅。周三大课间必须到广播站集中,不来的,要向我

请假,自己对稿子多加练习。我把这个稿子分成了四部分,每个人只读一部分。鉴于我们

1 页,共 3




上次的问题,还是感情表达不出来,所以周二如果下雨的话就来练一下,不下就不来。周三试播时我要验收你们的成果,自己注意一下。我希望你们能把稿子读多几遍,读出感情。每个广播员都要抓紧时间,绝对不拖下一档节目的时间,这份稿子不难读,但是请你们多加重视,每天练习多次,理解字里行间的感情。务必做到!

八(5)班 ,八(10)班 你们的师傅





开播词: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欢迎收听校园之声广播站之特别节目——《雷锋,榜样的力量》。让我们带领着大家,一起回忆雷锋的生命,走进雷锋的故事。

结束语: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校园之声广播站之特别节目到此全部结束,感谢您的支持,再见。

雷锋(全稿)

1. 学雷锋,做好事,一句朴素的话语流传了40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热血儿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司机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对雷锋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被誉为活雷锋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锋精神照耀下辉映出亮丽的光环,温暖了他周围的每一个人。袁成友出生于商丘市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老实勤恳的农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贫困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满怀感恩之心,他们就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困难的人。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在袁成友出生的那个年代,人人都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伴着这熟悉的歌声,小成友渐渐长大,学雷锋做好事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了他的心中,并且生了根、发了芽,使他形成了执着的信念和追求。中学毕业后,满怀期望的袁成友到镇政府当了一名保安。虽然是一名编外的临时工,但袁成友却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值好每一个班。上班一个月,袁成友凭着细心和勇敢,帮助镇派出所一举抓获了两个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张了正义,颇得群众好评。当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时常在心里合计着怎样帮助别人。镇东头有一个五保老人叫张李氏,一个人生活比较孤苦,袁成友就热情相助。他时常过去给老人打水扫地,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买吃买穿,老人感动得逢人就夸成友的好,说成友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袁成友接济老人多年,甚至离家到深圳后也没忘经常寄钱给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2. 袁成友不仅特别照顾张李氏老人,心里还装着身边所有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1995年春节,他拿出500元钱给多位五保老人添置了新衣,并以儿子的名义又捐出100元,买了吃的用的,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起给老人送去。在袁成友的影响下,镇村干部也纷纷给老人捐款相助。宋集镇尊老敬老蔚然成风。袁成友走到哪里,就把爱心带到哪里。有一次,他带着孩子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刚走到医院对面的马路边,袁成友发现地上躺着一位70来岁的老人在呻吟。顾不上给孩子看病,袁成友急忙把老人扶到路边的一家诊所里,让诊所的医生给老人看病。诊所的医生不屑一顾地说:老人拉肚子,昨天刚给他打了吊针,他又没钱给付,像这样我们哪能赔得起。袁成友一听就急了,连忙从兜里掏出200元钱说:这些钱够不够,先押这儿给老人看病,救人要紧,不够我再来垫。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

2 页,共 3




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3. 像刘盛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停一下)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耽搁了两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刘伟跟母亲许诺。谁知厄运又来纠缠,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警告说,必须停止训练,否则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走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音乐世界。练琴的艰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由于大脚趾比琴键宽,按下去会有连音,并且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刘伟硬是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后,刘伟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

4.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生前曾任保山地委书记。在任期间,面对家属农转非的多次机会,杨善洲要么直接推脱,要么将申请表藏进抽屉,直到去世后才被发现。家都去吃居民粮了,谁来种庄稼?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到了退休的年纪,组织上想安排杨善洲去昆明安享晚年,他又一次婉言谢绝。长期乱砍滥伐,大亮山生态受到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我要为百姓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冲着这句承诺,杨善洲在卸任后一头扎进了荒草丛生的大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树桩搭的床,他希望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自那以后,杨善洲与林场职工同吃同住,每天从早忙到晚,雨季植树造林,旱季巡山防火。创业初期资金短缺,老书记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栽到大亮山上,他甚至跑到大街上去捡别人丢弃的果核,积少成多,用马驮上山。担任林场负责人的20多年间,杨善洲不要分文报酬,只肯接受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他为林场争取了近千万资金,却从未私自动过一分钱。走了不知多少路,吃了不知多少苦,杨善洲带领工人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超过87%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做好事容易,想一辈子做好事却很难。可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的人,他们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他们是一群好人。



3 页,共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ab06a2b8f67c1cfad6b8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