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的诗:新年作

2022-09-26 20:0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元旦的诗:新年作》,欢迎阅读!
元旦,新年,关于

关于元旦的诗:新年作



《新年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贬南巴尉时创作的一首诗.首联写,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新年作》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新年作》原文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作》注释

①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②居人下:指官人,处于人家下面.:诗人自指. ③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④岭:指五岭.作者时贬潘州南巴,过此岭.

⑤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新年作》的诗意/《新年作》的意思

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

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

我像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

《新年作》赏析

此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时所作.公元758(至德三年)春天,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遭贬之因,《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记载:“曩子之尉于是邦也,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期.夫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子于是竟谪为巴尉.”(《毗陵集》)可见是受诽谤获罪被贬.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这首诗,是迁至潘州次年后,即乾元二年所作,满腹冤屈化作一句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其实,伤心泪早就洒于贬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同上)联系仕宦偃蹇,很难自控,而有“新年向国泪”(《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与“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异曲同工之处.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老至”句承“独潸然”,“春归”句承“新岁切”,脉络细致,情意深沉.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滞留炎南天畔,升迁无望,故有时不我待、春归我先之感.悲愤郁,不能自己,因此连续以四句伤情语抒发.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谣,引发怨苦,此属引凄厉之声度入诗中,与北方呜咽陇水同是感伤的声态意象,


令人怀悲而思归.刘长卿的仕历活动主要在南方,其诗中有很多表现猿啼的句子:“梦寐猿啼吟”,“万里猿啼断”、“猿啼万里客”.而这里犹再重之“同旦暮”——早晚、日夜时时在耳,起哀伤,动归思,进而把“乡心切”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新岁元日的惆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远望,江流岸柳不但没有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相反,烟一空,濛濛笼罩,倒给诗人心头蒙上一层厚厚的愁雾.

在抑郁、失落的情绪中诗人发出了长长的慨叹:“已似长沙傅,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

《新年作》的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约785)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开元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唐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苏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beb7e3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