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学作文辅导——分类观察法

2022-07-23 09:4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小学作文辅导——分类观察法》,欢迎阅读!
观察法,小学,作文辅导,语文,分类

小学语文-小学作文辅导——分类观察法

1.什么是分类观察法

事物是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如果在观察时能注意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细心观察,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这种按照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观察的方法就叫分类观察法。

如《海底世界》,作者把海底世界的情况划分为:1)动物的声音和动物活动的方式;2)植物的大小和植物色彩;3)矿藏的种类。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观察,给人以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感觉。

再如《火烧云》,在观察时按照火烧云的颜色、形态的变化分类;《鲸》按照齿鲸、须鲸分类;《趵突泉》按照大泉、小泉分类,都收到了很好的观察效果。

2.范例评析

我家门前的小溪流

我家住在巍峨挺拔的大围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由东向西从我家门前缓缓地流过。

夏天的小溪,最使我留恋。水清得可爱,绿得可爱。假日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来到小溪边,像一群青蛙似的扑通、扑通跳下水。波光粼粼的溪水溅起一朵朵银白色的浪花,浪花抚着笑脸,多美啊,多甜啊!我一头钻进清水里面,好像孩子缩在妈妈的怀里一样,久久不肯出来。游得兴起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打起水仗来。

记得有一回,交战两方的水点掀得密密麻麻,使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来。越是这样,就越觉得有兴头。不一会儿,双方都来了援兵,水仗打得更激烈了。我们一方渐渐支持不住了,一个个被打得前俯后仰,连滚带爬,退出了自己的阵地。对方见我们这副狼狈相,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哈!打我们不赢了吧!正当对方得意忘形时,我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他们只得紧紧捂住眼睛鼻子,任凭我们浇呀,泼呀,浇啊又是一阵笑声。

在小溪里另一桩乐事是摸鱼。小溪里的鱼很多,一群群游来游去,看了叫人手痒。鱼儿机灵,见人就溜,水里抓鱼全靠眼明手快。一次,我把鱼围赶到石缝里,便一头潜入水底,睁大眼,一手伸到石洞里,一下就钳住了一条小鱼,拿出水面一看,只见小鱼的口一张一合,好像在哀求:放我回去吧,我还小啊!我犹豫了一下:要是现在把它放回去,再过一两年长成大鱼,那该多好啊!我便把它放回去,然后又去摸大的。不到半个钟头,我们抓了两条大鱼,大概有一斤多重一条。伙伴们乐得跳上岸,一手拎着衣,一手举起鱼儿,欢蹦乱跳地回家了。

秋天,小溪两岸的稻田、桑园黄绿相间,景色迷人。沉甸甸的杂交稻穗在艳阳下闪着金光。养蚕的阿姨们正在泛着绿波的桑林间采摘桑叶,为养好一年中最后一批蚕而辛勤劳动。

冬天的小溪,也叫人难忘。芦苇的白花絮在河岸飘飘悠悠,桑树的叶子落光了,溪水仍旧昼夜不息,哗哗欢唱。


在小溪里捕霜鱼,真是有趣极了。大霜的早晨,我在竹筏后面撑篙,爸爸拿着长长的鱼叉。一提上来,就是一条大鱼。冬天的小溪啊,就是这样逗人喜爱。

小溪四时都可爱,而最可爱的是春天。你看,小溪两岸,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温柔的春雨,化作纯净的山泉,汇聚成这清澈见底的溪流,不知疲倦地流向浏阳河,注入洞庭湖,汇进浩浩荡荡的长江。林业工人趁着满河春水,架着排排竹木,为祖国建设输送栋梁。

我爱门前的小溪流。我愿化作一滴清泉水,随着它,昼夜不息地奔向海洋。

评析 作者通过观察小溪的四季后分别写道:夏天时溪里的水清得可爱,绿得可爱,我在这里打水仗、摸鱼;秋天时,小溪两岸的稻田、桑树,黄绿相间,景色迷人,沉甸甸的杂交稻穗在艳阳下闪着金光;到了冬天,芦苇的白花絮在河岸飘飘悠悠,桑树的叶子落光了;而到最可爱的春天时,小溪两岸,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温柔的春雨,化作纯净的山泉,汇聚成这清澈见底的溪流。

这种分类观察和描写,形象具体地向人们表现了景物在不同时节的不同特征给人一种变幻的美。它犹如一组动画片,展示了小溪及其周围景物的四季图,给我们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使人不禁产生一种和作者相同的感受和心愿我爱门前的小溪流。我愿化作一滴清泉水,随着它,昼夜不息地奔向海洋。

3.技法指导

运用分类观察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仔细观察全貌,做到全局在胸,然后再一类一类地观察。

2)分类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同一类事物之间要合并排列,千万不要在同一类别中又包含另一类别。

3)在观察时,要注意每一类事物的特征与整体特征的关系,尽量发现各类特征与整体特征相和谐、一致的地方。

4)材料归类要合理,既不能相互穿插,又不能脱节、跳跃。

5)当一层意思写完转到另一层意思时,最好要另起一段。

6)各层意思之间,不但要注意内在的、意义上的联系,而且要注意形式上的衔接,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者过渡到后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dd6a8f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