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词》元稹唐诗鉴赏

2022-09-20 07:1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织妇词》元稹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元稹,唐诗,鉴赏

《织妇词》元稹唐诗鉴赏

织妇词元稹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元稹诗鉴赏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诗序申论了作者反对沿袭古题,唱和重复的流弊的立场,主张运用古题全无古义,或 颇同古意,全创新词。因此,这些诗与新乐府创作精神并无二致。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诗四句一换韵,意随韵转,诗意可分四层。织妇何太忙四句,写早在织作之前,织妇就已忙碌心焦了。诗以问答开端,织妇为什么忙呢,蚕儿还未吐丝啊。原来封建时代以自然经济为主,织妇往往就是蚕妇,在蚕经三卧行欲老(四眠后即上簇结茧)之际,她就得忙着备料以供结茧之用,此后便是煮茧缲丝,辛苦不在织作之下。这可说是摄神于题前了。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蚕神女圣。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两句通过织妇口气,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用人物口气代替客观叙事,则织妇之情态呈现,她是那样辛勤劳作,却毫无怨言,虔诚敬奉神灵,听命官家。这一中国古代农家妇女形象无疑是十分典型的。 早征非是官人恶四句,补叙提前征税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去年即元和十六816年发动了讨伐淮西吴元济的战争,军需开支很大(戎索本义为戎法,引申为战事),战争的沉重负荷,自然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而丝织品又直接是军需物资。作为医疗用品它可供征人战苦束刀疮;作为赏赐品,则可与将军勋高换罗幕。这些似乎都是天经地义,不可怨艾的事。早征非是官人恶一句,表现出普通百姓的忠诚、善良、任劳任怨和对命运的无可奈何。缲丝织帛犹努力四句才是正写织作之苦。在织妇的行列中,诗人特别推出了专业织锦户。她们专织花样新奇的高级綵锦,贡入京城,以满足统治者奢侈享乐的需要。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正是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白居易《缭绫》变缉撩机苦难织与此意同,谓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这是需要很高工艺水平。由于培养挑纹能手不易,当时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贻误青春者。诗人写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又自注云:予掾荆(任江陵士曹参军)时,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织女为材所累,大误终身,内心的悲切难以言喻。前代乐府即有老女不嫁,蹋地唤天之说,那实是生活中一大悲剧。诗人于此着墨不多,却力透纸背。最后四句闲中着色,谓织妇面对窗牖,竟倾慕檐前结网的蜘蛛。在织妇看来,这小虫的织网,纯出天性,无催逼之虞, 租税之苦,比织户生活胜过百倍。本来生灵之中,虫贱人贵,今贱者反贵,贵者反贱,足见人不如虫。诗人由抽丝织作而联想到昆虫中的织罗者,显得自然而巧妙。《织妇词》全篇仅一百一十字,却由于层


次丰富,语言简练,显得义蕴深厚,十分耐读。虽然属于古题,却合于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其辞质而径,见者易谕;其事核而实,采者传信;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因此,他将寓意古题,美刺见(现)事和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这两类乐府,皆归之于新乐府辞,并不止限于新题。元稹及其他诗人的《织妇词》,与杜甫的《兵车行》等,同类并列,均属新乐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43f957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