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

2022-10-13 05:0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八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教案,语文,初中,年级

大哥001

妙笔绘春早,闲行寻春趣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诵读技巧,感受格律诗的节奏和韵味。 2. 品味字词,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3. 体悟情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初步理解诗意

1.“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因原在钱塘,故名钱塘湖;“行〞是个动词,是指诗人在春天到西湖欣赏游览。西湖三面环山,南北二峰对峙。湖中有堤,湖分里湖、外湖、后湖,四时风景秀丽,为天下之胜。本诗中出现的“孤山寺〞“贾亭〞“白沙堤〞等均是西湖有名的景点。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新颖比喻,来赞美西湖无时不佳、四时奇艳的胜景。

2. 写作背景

诗人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二年至四年〔822 824〕间,曾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在杭州期间,兴修水利、稳固堤坝,官声极好。他自己也比拟自得,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长庆三年的春天,诗人写下了这首吟咏西湖早春风光、抒发欣喜闲适心情的诗。



二、反复诵读,感受格律之美

1. 了解律诗在形式上的特点:节奏感和音乐

1〕整齐划一:共八句,四联;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2〕对仗工整: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为对仗句

3〕韵律和谐: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本诗的韵脚是“西〞 “低〞 “泥〞 “蹄〞 “堤〞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技巧

1〕把握“二二三〞的节奏,读准字音,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 绿杨/阴里/白沙堤。

3. 学生自读并背诵

三、品读意象,发现春色之早

意象:诗词中融入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 1. 诗人在春行时看到了哪些景物?


大哥001

孤山、孤山寺、贾亭、白沙堤〔紧扣“钱塘湖〞,交代了此次春日出行的地点〕 水、云、莺、燕、树、泥、花、草、绿杨〔春天的典型景物〕 2. 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揣摩相关字词进行赏析 ——“初平〞:初春水涨,刚与湖岸相平。 ——“低〞:远望之景,下垂的云气,缭绕湖面,写出了湖光天色浑然相连的景象。〔古代称下垂的物象为脚,下垂的日光称“日脚〞,下落的雨丝称“雨脚〞,“云脚〞指下垂在湖面上的云气〕

莺—“几处〞:“早〞字借写莺之早,写出人之早;“几处〞而非“处处〞,为数不多,点明了初春刚刚来到。 燕——“谁家〞:“新燕〞指刚从南方飞来的新友,“谁家〞而非“家家〞,与“几处〞相对,燕子不独新来,且数量很少,再次表达“早春〞的特点。 树——“争〞:“争〞字写出了黄莺清脆的歌声,就像是为了多占一些阳光而争吵起来;“暖树〞指阳光照到的树,借写莺写出人的感受,写法类似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表达了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的特点及勃勃的生机。

泥——“啄〞:“啄春泥〞而非“衔春泥〞,“啄〞字极为准确,写出了新燕稚嫩可爱的情态。 花——“迷人眼〞:“乱花〞是指各种各样的姿态、颜色、香味的花,散乱分布在各处,上下错落,具有一种自然之美,让诗人不知不觉看花了眼。〔朱自清的《春》中对野花的描写,是对白居易“乱花〞一词的形象诠释〕

草——“没马蹄〞:一个 “浅〞 字,形象道出了早春青草的特点。“没马蹄〞的春草又比韩愈所写“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春草更为茂密。

3 .小结:精心选择典型的景物〔意象〕,用词平实而精准,表达出初春的特点。

四、想象画面,复原春景之美

意境:通过多个意象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情调。

1.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选择你最喜欢的某一句或某一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诗人笔下的画面。

2. 方法指导:认真感受诗中的意象,调动多个感官,参加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可用“从________一句,我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表达。

3. 出示范例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我想到了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鼓楼西畔画堂东〞的诗句。诗人不仅巧妙地交代了游览的起点,还从远处勾勒了西湖的全景。春雨充分,湖水初涨,满湖盈盈春水,漾起无限的生机,与湖岸相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构成了一幅水天一色的西湖水墨画。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我听到了几处树上传来的黄莺清脆的歌声。它们唱得此起彼落,前呼后应,就像是为了多占一些阳光而争吵起来。转过眼来,一两只燕子迎风飞掠,正衔着泥草,忙着做新窝呢。

【颈联】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我看到了各种颜色,各样姿态的花,正相继开放。虽还未是姹紫嫣红,却已十分迷人,一簇簇,一丛丛,使人目不暇接;那湖四周的草,春风吹又生,绿茸茸,嫩柔柔的。游人骑着马在沙堤草地上款款缓步,繁茂的春草刚好盖过了马蹄。

【尾联】从“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句,我看到蓝天下,微风中,初绽新芽的杨柳低垂,长长的白沙堤静静地卧在碧波中,柳枝轻拂着白沙堤。诗人缓缓地行走在


大哥001

白堤上,尽览西湖之景,意犹未尽,不舍得离去。



五、锤炼字词,捕捉春行之喜

本诗的标题是“春行〞,而非“春景〞。诗人在写景的过程中巧妙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情景交融的描写,让读者跟随自己的步伐欣赏美景,自然地流露了内心的欣喜与热爱。

1. 哪一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春行时的心情?

尾联紧扣“春行〞二字,以“绿杨阴里白沙堤〞之景作结,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行缺乏〞表现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表达了诗人的意犹未尽,流连忘返。而“最爱〞一词直抒胸臆,不仅道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喜爱与赞美,更表达出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那种无以言表的自由畅快。

3. 推敲比照,揣摩诗人春行时细微的情感变化。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比照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几处〞是顾盼的神情,只有不断移步换景,才可能看到“几处〞争抢暖树的早莺。诗人在行走中四处张望,敏锐地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带给他无限的惊喜。

2〕“谁家〞是疑问的口气,那乍然出现在眼前的新燕是“谁家〞的呢?诗人在惊疑之余更是喜不自胜,忍不住停下脚步来,要看个究竟了。

3〕“渐欲〞写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暗示了诗人在缓缓行进,面对绽放春花透露出心中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

4〕“才能〞写出了心里的掂量,也是诗人偶然的发现:马蹄没有被完全淹没呢。这偶然的发现多么富有诗意,令人欣喜啊!

3. 小结:诗人寄情于景,于平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匠心与神韵。古代诗歌非常讲究锤炼语言,在赏析的过程中要细细推敲,反复揣摩,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六、回忆归纳,总结鉴赏之法

1. 找意象 2. 绘意境 4. 炼字词 3. 悟情感

【课后作业】

1. 运用今天所学方法,批注赏析李华的《春行即兴》。

2. 与《钱塘湖春行》比照,分析两首诗在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春行即兴 李华 〔唐〕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4cde67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