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和国外银行的发展历史

2023-03-03 12:01: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银行和国外银行的发展历史》,欢迎阅读!
中国银行,发展历史,国外,银行

中国银行和国外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经济按朔日收取的的方式进行交易,大量的钱被收取在唐朝的钱庄之中。元代以前,在经济上,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出现,即分项发放和收取款项。这种交易方式持续到明清时期,这两个朝代出现了明显的金融体系,并开始发行货币和贷款,使金钱可以在各地流通和兑换。从1811年到1847年,乾隆帝在北京建立了国泰宝源银行,主要实现邮政储存服务、贵金属存取服务和贷款担保服务三项主要业务,同时还负责兑换外国货币的工作。

清朝灭亡后,国泰宝源银行也随之终止运营。1851年,湖北开封府节度司和辽宁锦州府节度司分别建设了新昌银行和辽宁银行,他们主要从事农村公积金、货币兑换和存款存取等业务。1904年,在清朝已经衰落的后期,咸丰皇帝宣布了“中央银行制度”的诏令,要求将属蒙、赤、淮等蒙藏府的金钱实物移交中央银行,同时将邮储业务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附加功能。

1907年,就中央银行的制度,清政府又建立了太平天国银行,继续对邮政储蓄和货币兑换等金融服务开展活动;1917年,太平天国银行从北京迁至上海,改名为“中央政府银行”,并开始进行商业银行业务。1923年,中央银行又重新改名为“中央人民银行”,开始正式执行银行管理业务。

194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又宣布设立新的中央人民银行,继续负责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法定货币的发行等。建国以后,中国逐渐进入全面的金融发展。在

1951年,政府依照计划经济的实践,将所有的商业银行及信用社联合为“国营商业银行”;1972年,政府又将全国的银行业联合为“中国银行”,目前,中国银行也同时承担着商业银行业务和中央银行管理功能。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银行不断完善和深化其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分置和社会化。1992年,中国银行出台了《中国银行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宣布将中国银行将分为三个独立的部门:中国银行总行(国营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公有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私有制商业银行)。

1997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金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一道,改革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2003年,中国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银行改革和发展指整项法》,把银行的覆盖范围从仅有19个省份扩大到了全国各地,并将银行改革细分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银行的发展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的时期,在欧洲,早在9世纪就已经开始为政府收支机构出现了多家银行,他们主要从事兑换外国货币、收支付款项以及储蓄贷款等业务。同样,在美洲,15世纪西班牙和巴西也分别出现了叫作“贵宾银行”和“省财政银行”的金融机构,类似于中国清朝邮政储蓄银行。随着国际贸易日益活跃,十六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及其他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许多商业银行,例如英国


的苏格兰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和瑞士的斯坦福银行,金融业务不断开展,银行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十九世纪,货币革命以及金融管理体制的发展,使传统的商业银行发生了巨变,并引发了一系列改革,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88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多元金融组织—JPMorgan,美联储银行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央行也在1913年成立,从而实现了美国的金融稳定。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银行业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改革实施日趋成熟,银行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国际金融改革与发展也持续升级,而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业也发展出了一整套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从在线金融到虚拟钱包,全新的金融服务让这一行业发展得更加紧密。国外和中国的银行发展虽有一定的不同,但都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在不断寻求创新的同时,为更多的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76fa88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