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识的学习成语

2022-10-03 23: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学识的学习成语》,欢迎阅读!
学识,成语,学习,关于

关于学识的学习成语

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出处:《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博而不精: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处:《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博而寡要: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汉书·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真个是: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博识多通: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出处:《太平广记·伎巧一》:“宝鼎元年,张善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凫,以献太守张善。善博识多通,考其年月,既是秦始皇墓金凫也。”

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出处:《后汉书·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魏书·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博物洽闻: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汉书·谷永传》:“臣才朽学浅,不通政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超凡入圣: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出处:唐·吕岩《七言之二》:“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胜弗为难。” 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宋·陆游《雍煕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风流儒雅: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出处: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b69015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