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突发事件报道的作用与意义

2022-12-11 05:2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广播突发事件报道的作用与意义》,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意义,作用,广播,报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广播突发事件报道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连新元

来源:《声屏世界》2012年第11

20127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城区多处积水断路,远郊区县房山区则成为重灾区。截至86日,北京区域内共发现78具遇难者遗体,多因溺水、泥石流、雷击遇难。在这场重大灾害中,北京的广播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暴雨的冲刷也暴露出广播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不足。

重大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体作用凸显

广播收听的灵活性。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受灾群众主要包括城市中的移动人群和房山等区县的居民。对于前者来说,广播是最佳的移动接收媒体,特别是对于车上人群,收听广播更为便利。而受灾的居民面临着断水断电断路,有线电视网络和通讯网络也遭到破坏,受灾群众无法接触报纸、电视,理论上来说,只有广播可以突破众多障碍,给他们带去急需的信息。在这次“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一周,北京新闻广播对暴雨灾害报道力量加大,主要节目都与此相关。这一周该台收听率有所上升,市场份额由日常8%左右上升到10%以上。 广播报道的快捷性。广播制作灵活、成本较低,可以随时改变节目播出计划,同时,记者可以非常便捷地使用手机实时发回报道。实际上,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是优于广播的,但互联网的权威性却常受人诟病。广播在快捷与权威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而且广播素有比电视快30 之说。2004 年对伊拉克战争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率先报道战争,比中央电视台快了8分钟。在汶川地震报道中,广播又比电视快了5分钟。快的目的不在于这短短几分钟,而在于这几分钟给听众带来的安定感,给政府赢得的救援时间,以及给社会营造的稳定秩序。 广播声音的生动性。广播声音的一元传播特性,使收听更专注,避免画面的渲染与干扰。对于受灾群众来说,电视画面的渲染往往使他们陷入对灾难的恐惧与忧伤不能自拔,相比之下,广播更具人文色彩。这与报道水平无关,与媒介与生俱来的特性有关。

广播节目的互动性。广播互动手段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从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从论坛互动到微博留言,再到新近出现的微信参与节目,广播为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渠道。多渠道互动传播模式丰富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流量,降低了广播者的信息搜寻成本,满足了各方需求。这一点在灾难发生时尤显重要。一方面,听众可以将自己在现场看到的情况告诉电台;另一方面,广播媒体可以通过互动了解听众的需求,使广播最终达成我的媒体目标。

重大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体如何发挥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广播成为信息的集散点。在国内,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百姓利益的代言人。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境下,广播媒体要在传播政府权威信息、满足听众信息需求之间构建一个信息的集散点,使政府和公众在电波中实现沟通,达成对灾害认识的一致性。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积极面对真相,发布及时、客观、公正的消息,让权威的声音占据公众的意见市场,便有可能消除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各种误解,维护社会稳定。

美国社会学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在《流言心理学》中提出了流言传播规律:R(流言流通量)= i(问题的重要性)×a(证据的暧昧性)。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重大突发事件中,如果权威信息不能及时发布,谣言就会加倍流通。因此,在突发事件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说,突发事件中,传媒报道与民意诉求之间呈现合作系。此时传媒应坚持以提供信息为首要任务。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百姓利益的代言人,媒体需要在各方利益中找到平衡点。但政府信息缺位时,需要以自身的报道力量将客观、全面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在公众选择相信谣言时,要以事实和理性的分析加以引导。在这次“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北京电台多个频率快速启动了直播节目,此时,直播节目就成为灾害信息的集散点。首先,有记者从市防汛办了解到的最新降水情况和积水情况、交管局指挥中心提供的路况信息;还有多路记者在暴雨现场、积水路段发回的现场报道;同时,听众通过手机短信、热线电话、微博留言等方式发来的现场情况,成为直播节目最鲜活的内容之一;而广播节目搭建的互动空间,使听众提问、听众互助、权威解答成为可能,成为一个多方互动的信息集散地。随到随取,随需提问,按需收听。 让广播成为议程的发源地。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议程设置,在灾后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上,传统媒体应有更大作为。特别对广播来说,应根据受众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空中舆论场,把广播节目打造成议程发源地

第一,发挥广播动员功能,让民间力量参与救灾。在这次“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民间救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主动赴机场接送滞留旅客的双闪车队、京港澳高速上救下100多人的农民工群体、赴房山运送救灾物资的国安球迷……直播节目可以实时关注这些民间团体的动向,并提供适当引导,提醒参与救援的注意事项,告知灾区急缺的物品,提供可以为灾区提供帮助的方式,让民间组织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等等。

第二,普及防灾自救知识,引导舆论,稳定民心。暴雨过后,关于汽车涉水被淹的话题一时成为热点。网络上流传多种遇险破窗的方法,但究竟哪种方法有效?怎样操作才正确?网友众说纷纭。有媒体请专家进行了实验,将正确方法告知市民。

第三,设立话题,让听众参与讨论,满足公众表达权。灾害发生之后,对于灾害原因的思考,对应对措施得当与否的追问,是一个健康社会对待灾难应有的姿态。因此,作为最广大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利益的代表者,党和政府理应鼓励公众参与追问与反思的讨论,在公众表达中寻求理性的建议,改进自身的应对措施,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水平,以期实现行政管理水平的进步。 让广播成为受众的减压阀。721日,随着雨量的升级,北京电台交通广播和新闻广播先后启动突发事件报道预案,并开始长时间的特别直播,两台直播一直持续到下半夜一点多。直播内容包括记者现场连线、政府部门应对状况、听众即时反馈的现场情况、求助信息等。直播中充分运用了短信、微博的功能,尤其是通过一些认证的官方微博搜集信息,比如北京消防、首都机场、天气预报等。除了实用信息的有效传递之外,编辑还有意在直播中突出正能量信息,比如微博、短信传递的暴雨中的感动、人们相互帮助的温暖信息,向听众传递信心。

另外,在广播节目中,编辑应注意音乐的使用。音乐有巨大的力量,能舒缓紧张情绪,也能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能量。因此,不同专业电台应有不同分工。过去我们往往认为,灾难发生之后,播放音乐节目与整体气氛不相符,因此采取并机直播的方式,音乐频率的节目被新闻频率的节目覆盖。事实上,不同听众对于节目有不同需求,只要有利于灾后社会秩序的恢复,有利于激发人们心中的正能量,何种节目类型其实并不重要。就音乐节目来说,灾难发生时也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可以适当插播一些重要灾情信息,提请听众注意;还可以选择不同以往音乐,用积极向上的旋律陪伴灾难中无助的人们;主持人应比往常增加说话密度,结合音乐氛围为听众打气。音乐节目编排既体现积极应对突发灾难的理念,也要总体维持常态框架,传递社会运转一切正常的积极信号。

让广播成为情感的共鸣箱。灾难发生时,广播通过直播平台,汇聚各方的声音,这些声音经过电台节目这个共鸣箱的共振,传递出层次丰富而又协同有力的奏鸣曲。灾难中,广播发挥整合媒体的功能,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救灾,同时,给受灾的人们传递积极信息,鼓励他们走出困境。灾难后,广播能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政府进行危机管理,营造逐渐正常化的社会氛围;引导公众以建设性的姿态对灾难进行追问与反思。依据灾难不同阶段受灾人们的不同需求,广播可以对节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特别是面对严峻的灾情,不少听众都希望在救灾和重建中施以援手,广播可以利用自身深入社区的影响力,对这股力量进行引导,让受灾群众和他们实现对接。

因为广播的便于参与,使这只共鸣箱容量很大;因为广播的伴随性特点,使这只共鸣箱无处不在。共同的情感体验、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声势,形成合力,形成引领并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的、主流的舆论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11603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