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说课稿

2022-03-19 10:4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声现象说课稿》,欢迎阅读!
现象

第二讲《声现象》说课稿及反思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初中物理第一章的内容,声现象与生活联系紧密,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声现象放在第一章学习,学生易于接受,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全章共五节,可以分成三个单元:前两节为第一单元,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第三节为第二单元,探究声音的特性;后两节为第三单元,归纳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利用和防治的方法。这一章是学生接触物理后的第一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起始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编排上安排了几个随堂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这样的安排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本章在中考中也是必考内容,虽所占分值不大,但考试内容固定因此必须让学生通过练习加强知识点的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 难点:对声波的理解,区分音调与响度。 【教学方法】 讨论教学法 【课堂设计】 一、引入复习课

直接引入复习课并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按预习提纲对本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总结,课上检查

传播条件 传播形式 声音的传播规律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声音的感知过程

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决定因素

声音的特性




音色:决定因素

来源和危害

定义 噪音 防治

声音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三、速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 而发生, 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波可以用 来观察,声音的传播需

都可以传播声音, 不有传声。声音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形成 人耳能分辨回声和原声的时间至少是 因此人要听到回声距障碍物到少 米。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4.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表示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音调表示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 ,声音可以 6.令人厌烦的噪声: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乐音是指通常是指 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 的。噪声是指 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 的。

2)噪声的来源和分类:阅读课本P16页回答问题。

3)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 (符号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4)噪声的控制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在图中指出说明是哪一种。

7.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阅读图并回答问题:把频率范围在 Hz Hz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超声波的应用:利用超声波 的特点粉碎结石,超声波 的特点做B超或声呐系统。3)次声波及其危害:次声波的特点是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强大的次声波还会对 等造成破坏。

五、在学生阅读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本章知识网络构建(约10分钟) 六、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约15分钟)

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



鼓面,观察纸屑跳动



的情况



1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4)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 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 机器的振动部位加减振垫圈 D. 戴上防噪声耳塞

下列事例中①.大的声音使人的耳朵振得痛;②.超声波能粉碎体内的结实;③.美妙的音乐使人愉悦④.炸弹的爆炸能将玻璃震碎。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教后反思:

从题目的设置上可以稍加变动,另外从讨论环节上需要再下功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16b48e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