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性

2022-05-23 16:2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普法教育,重要性,青少年

浅谈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马燕飞

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14



马燕飞

(黄淮学院 社会管理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青少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我们每个同学的未来,更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明天。国家的兴旺发达、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息息相关。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普法;教育;重要性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相当多。青少年犯罪(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所占比例,建国初期共占全部犯罪的1%。70年代末占4%,进入90代以后,已增至7%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来,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一直占50%左右,有的地方已达6070%。所以研究和解决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十个特点:1)独生和未婚生子女犯罪比重逐渐加大。未婚生子女主要是指没有经过正常婚姻而生育的子女,也就是私生子。2)从家庭结构看,家庭残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残缺型家庭主要是指父母离异或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出现伤亡等情形,在这样的环境下,缺乏家庭亲和力,没有家庭温暖,容易给未成年人心灵蒙上阴影和创伤,有的未成年人由于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约束而逐渐养成不良习惯和反社会意识,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畸型的抱负欲望,仇视社会,从而步入歧途,导致犯罪。尤其是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离婚数量逐年上升,导致未成年人所处的家庭氛围发生了变化,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3)从文化程度看,未成年犯文化程度普遍低,且辍学、流学的占有较大比重。4)闲在家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最为突出。学校不用管、家长管不了或没时间管,都会造成他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闲来生事,一旦跟社会闲散人员接触上极易惹事生非,制造事端,以至犯罪。5)以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为主,占78%,侵财性主要是指侵犯财务。形形色色、花花世界对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地诱惑力,加上攀比心理作怪,只想坐享其成,不知道发奋图强刻苦学习,将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奋斗、去拥有,就很可能会通过偷盗、抢劫、敲诈等非法手段去获得不义之财,以至走上犯罪道路。6)暴力化程度加剧。其中抢劫犯罪上升最快。杀人、伤害、绑架等也呈上升趋势。7)从作案的形式看,以结伙作案为主,呈现团伙化。未成年人犯罪多为共同犯罪,这种犯罪的团伙少则两人,多达十几人。团伙中的大多数是初犯、偶犯,没有前科。8)低龄化趋势,特别是始犯罪年龄提前。也就是初次犯罪年龄提前。

在这其中,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交友不慎、自制力差、盲目模仿等成为了隐患的种子;有家庭的原因:家长过分溺爱、家庭破碎、父母长期不在家、家长的不恰当教育、放任自流等都是危害成长的土壤;学校的原因: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口号上。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素质教育等使学校不能成为发现隐患的重要关卡;有社会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的纷杂,各种诱惑青少年还不足以分辨,自控。使社会成为罪恶滋生的催化剂。一桩桩惨案历历在目,祖国的未来前途禁毁,家庭破碎,徒增伤心。

有许多的案例应征了这些: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某日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响声惊动了睡梦中奶奶,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奶奶,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只是因为网成瘾盗钱财,良知泯灭杀亲人。

所以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刻不容缓。

青少年应该怎样维护自己权益,保护自己不受侵害,更加有效地预防犯罪呢?

1)抵制住各种诱惑

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和抵制能力都比较弱,容易受到各种事物和人的各种引诱和诱惑,尤其是一些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和一些低级趣味、崇尚暴力的影视片,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这样使的一些青少年模仿成年人去干这些违法犯罪的活动。

2)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要多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教育,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增强辨别是非及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知法、守法、用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都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和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在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其他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学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文成年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是,旷课、夜不归宿;二是,携带管制刀具;三是,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是,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是,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是,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是,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是,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是,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有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四方面。所谓的家庭保护,就是父母要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父母要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所谓的学校保护,就是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随意开除学生,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所谓社会保护就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作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现在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都对学生免费开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其父母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


监护人代为拆开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拆开。所谓司法保护就是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

全社会都在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近几年来妇联、共青团、司法各部门都在开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活动,设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岗,同时国家也在下大力改善社会环境,鉴于这几年青少年因痴迷上网,逃学、打架,犯罪现象增多的状况,去年,中央政法委发出通知,大力整顿校园周边秩序,一方面规定校园周围200米以内不得设立网吧,而且严防未成年人入内,所有出入网吧的人都必须携带身份证,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吧经营秩序。

【参考文献】

1]青春警示录: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选编[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1.

2]陈兴富.浅谈中小学法制教育[OL].法制生活网http://www.fzshb.cn/News/201005/7124.html.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二条[S].

4]虞燕翡.青少年法制教育论文[J/OL].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王迎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1e2a17c1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