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500

2023-01-02 08:3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读后感1500》,欢迎阅读!
论语,读后感,1500

论语读后感1500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高校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究中去吗答案是确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详细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详细性情。由于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或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详细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 "',探究的是无限的"',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缘由。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改变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表达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见"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宏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像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定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假如仅仅是勤奋,唯恐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敬重了。他的好学表如今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虚心;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



1


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239c11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