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古诗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2022-05-06 07: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古诗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古诗,运用,教学,技术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运用中的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以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

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他们的求知欲。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下面以古诗《望庐山瀑布》为例,谈谈自己教学古诗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情境,理解诗意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人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领悟意境

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问同学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那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29ec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