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桃花溪》

2022-04-10 12:1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桃花溪》》,欢迎阅读!
花溪,百首,唐诗



唐诗三百首《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品赏析

桃花溪:水名,在今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季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肯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地多么幽深、神奇,令人朦模糊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犹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非常感到一种模糊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衬托,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示意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风光清幽明媚。“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




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好像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好玩:“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好像真的认为这“随流水”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满眼的粉红,在幽幽的溪水里艳艳地流淌,诗人也便自然而然地由桃花联想起那“林尽水源”,仿佛透着光亮的“洞”,这洞,始终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这洞又在哪里,渔人不行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憧憬世外桃源的急迫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固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模糊地透露出诗人感到抱负境地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奇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呈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像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奇妙。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擅长构思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奇奇妙。的笔触又轻快潇洒,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鲜艳鲜丽的颜色,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




制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布满情趣的幽深境地。前人蘅塘退士评论这首诗:“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过誉,却也颇有道理。读这首诗,如与王维的《桃源行》对比比拟,可以领悟同一个题材,以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艺术方法去表现,是能各臻其妙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52a4a1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