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如约而至的人物不重样

2022-05-04 10:3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如约而至的人物不重样》,欢迎阅读!
重样,如约,人物

让如约而至的人物不重样

作者:陈亚红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3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类的课文占很大的比重。在对这些课文进行研究和探讨时,老师们的方法似乎都差不多,最注意的就是解读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全面地感受文中体现的教育价值。其实,同是写人的文章,编排在不同的年级,教学目标一一“教什么”应该慎重选择。那么,教学目标如何确立呢?

一、依据课后练习确立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练习题,这些练习内容丰富,揭示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面的训练。《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课后习题应当成为教学课文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文时,教学目标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习复述,老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1.读第一部分,弄清起因;2.读第二部分,弄清经过;3.总结回顾,学习复述。在此基础上,问学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你能看着板书说说雷奈克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听诊器的吗?看着板书我们先一起合作来说一遍。

这一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后最后一道题进行,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了雷奈克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过程,着重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梳理了课文脉络,把握了故事情节,达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

二、依据文本个性确立目标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不光具有阅读价值,更重要的还具有教学价值。而教什么就需要发现课文的独到之处,也就是文本的个性价值。抓住了文本的个性,教学才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学生才会有不同的收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诺贝尔》一文,从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和地点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文章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一句统领全文,不惜笔墨叙述了“发明炸药”的情况。因为诺贝尔为此投入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 “发明炸药”代表了诺贝尔最伟大的成就。最后,介绍诺贝奖。依据文本个性,老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板块:感受成就伟大;第二板块:学习发明炸药。3.精读课文,深化理解。四、明确要求,完成小传。

三、依据文体特点确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根据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学习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教学目标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习课文写法,进行习作训练,老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一)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6631a7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