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阳周”

2023-04-06 03:02: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也说“阳周”》,欢迎阅读!
周”

也说“阳周”

明《庆阳府志》云:“真宁县,唐天宝,获真人玉象,故名。阳周,汉邑名;罗川隋邑名。”又云:“真宁县(在府治东南二百四十里)秦为北地郡。汉上郡阳周县。”“阳周故城,在县北三十里,一名驰武,俗讹为迟疑,本汉县也。秦将蒙恬赐死处即此。”但《府志·陵墓》中只载黄帝、彭祖等墓,却无蒙恬墓之载。

《正宁县志》载:正宁古为雍州,春秋为义渠戎国之地,西汉置泥阳县,北魏置阳周县,隋开皇十八年(589)更名为罗川,唐改名真宁,隋再名为真宁县。罗川一直是真宁县址。民国十九年(1930)迁至山河镇,今罗川为镇。

《秦直道考察》(兰州大学出版社)云:“《史记》载,蒙恬死于阳周。阳周秦为县。阳周县址在何处,史料记载不详”。《甘肃通志》载:“阳周县在今延安定县界北”。《水经注》载:“走马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故城乔山,昔二老赐蒙恬死于此,其水东流出桥门,至走马水。门即桥山之长城门也。始皇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自临洮至于碣石即是城也。”《陕西通志》载:“怀宁河及走马水,在州(绥德州)东南入无定河。走马水向阳周东北流入长城”。《延绥览胜》载:“阳周故城,安定县北九十里高柏山有故城,位桥山北麓,即蒙恬赐死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阳周县址的方位标在今子州县大理河流域南侧。子州县有人认为:“秦阳周县址不出二地,一是宁州关,二是青阳岔”。《子长风物》又载:“秦阳周县址位于子长县石家湾乡曹家村城墙上”。上述几种说法似乎不妥,因为其一,宁州不可能在陕西子长和子州县境;其二,青阳岔镇位于今靖边县东南大理河北岸,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之地有矛盾;其三,虽然曹家古城址的方位与史书所载和《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秦阳周县址基本一致,但毕竟“基本”建设尚未吻合,可见以此为据仍不足也。

那么究竟其地在何处?根据《史记·始皇本记》中载:“庄襄王元(249)大赦天下,崇敬先王的功臣,广施恩德,亲厚守室骨肉,播惠于百姓。东周和各国诸侯图谋秦国。秦国派相国吕不韦消灭了东


周,兼并了它的国土,秦不断绝它的祭祀,把阳人地区赐与周君,在那里奉祀周先祖的祭祀。笔者认为此为“阳周”之始,阳周者乃为周君在阳人地区奉祀先祖之地也。今正宁县西南有“周家”,居陕西旬邑县马栏镇之北,又在马莲河之北(编者注:实属向阳地),当为其地。至于说到调令关,它又名雕岭砦,位于正宁县东南子午岭主峰上,是一条东往陕西铜川,西通甘肃正宁罗川的古道要塞,遗址重点区处在一山峁之南侧,而罗川古城是此古道上的一处重要城堡。

从大量史料考察表明“阳周”地名最早出现在汉代司马迁《史记》之中,后见于《甘肃通志》单行本《甘肃地理沿革图表·统部沿革表》之注:一、在东晋置阳周,二、北魏赵兴郡置安定、阳周等;三、后周又置赵兴郡,襄乐郡等;四、隋代又设北地郡置安定、罗川(编者注:此表明“阳周”为罗川故城,又迁居于襄乐)等。自唐代后属宁州辖,名一直曰真宁。另外据东西周之分迁到被秦所灭的整个历程和周人住域活动之地及先后时序等史实可以说阳周为罗川县城的可能性最大,所以说,其故址在今真宁县境。原因有三:一是阳周故城地处四郎河之阳,二是正宁县西南临近陕西界(注:西周早期所辖之地)且有周姓人居此,乃周君祭祖之后裔,三是罗川镇近区蒙姓居民颇多的蒙家可谓蒙恬后裔,这也恰与史载“蒙恬葬于旬邑石门关”或“死于正宁县罗川镇的蒙家”之说吻合。三据为证,阳周故城址为今罗川镇无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6e70fc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