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社会统计学

2023-01-08 23:2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社会统计学》,欢迎阅读!
社会,统计学,统计资料,搜集

第二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首先要对社会实际情况作周密的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目的和任务,取得相应统计资料的活动。就每项具体的调查而言,就是对总体各个单位的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进行登记,搜集关于总体单位个别特征的大量资料。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1、统计资料的分类: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由调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状态的资料。原始资料又称第一手资料或初级资料。所谓次级资料,是指经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

如果考虑到资料的时间过程,凡某一特定时刻的资料称为静态资料;凡某时期内变动累计的资料称为动态资料。

2、调查方法的分类

从调查目的上分:一般调查,专项调查 从调查范围上分: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分: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

按照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来分:问询法、观察法、报告法、实验法、文献法

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即全面调查,顾名思义,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全体作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2.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就是在研究现象的总体中.选取其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3.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全面分析


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做周密细致的调查。

4.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在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它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然后用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

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非随机抽样:定额抽样,偶遇抽样,“滚雪球”抽样

第三节 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概念的操作化:要展开社会研究,一个必要的步骤就是要把理论层次上的抽象定义,变为经验层次上的可操作定义。概念的操作化就是指这一过程。

变量的类型: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比变量

在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中,测量被分为四个水平:①定类尺度;②定序尺度;②定距尺度;①定比尺度。 级别

测量等级

变量类别

统计内容

性质

名称级



比例级



间隔级 顺序级

定类变量 频数、交互等

比较大小、强弱、差值无意



比较大

定性型 (非数值型) —离散型

定序变量



定距变量 小、顺序及差



定比变量

零点有意义

定量型 (数值型) —离散型 —连续型

高测量级别的变量可当作低测量级别的变量来分析,反之不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94e58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