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堂堂大元》原文译文鉴赏

2024-03-28 11:06: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醉太平·堂堂大元》原文译文鉴赏》,欢迎阅读!
大元,太平,译文,堂堂,鉴赏

《醉太平·堂堂大元》原文|译文|鉴赏

《醉太平·堂堂大元》这支曲子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朝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的混乱情况,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醉太平·堂堂大元》原文 元代:佚名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堂堂大元朝,贪官污吏当权。河水泛滥成灾,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民不聊生,引起了红巾军千万人起义。苛捐杂税繁杂苛刻,刑法太重,百姓怨声载道。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钱换钱,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奸人做了官,做官的又都是贪官污吏,贤明的人得不到重用。悲哀啊真是可怜!

注释

堂堂大元:此曲见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二。原注云:“《醉太平》小令一阙,不知谁所造。自京帅至江南,人人能道之。”堂堂,气象宏大庄严。

奸佞:巧言谄媚的坏人。指元末丞相托托、参议贾鲁等人。 开河:《续资治通鉴》记载:“至正十年(1330)十二月,右丞相托克托(即托托)慨然有志于事功。时河决五年不能塞……托克托请躬任其事,帝嘉纳之。……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十五万,庐州等戍十八翼军二万,自黄陵冈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齐等国。又自黄陵至杨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有奇。”又《草木子》云:“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放,河夫多怨。”

变钞:据《元史》《贡祖本纪》及《食货志》等记载,元朝建国


起就用楮币(即氏币);先后发“中统元宝交钞”、“中统元宝钞”、“至元宝钞”,又于至正十年(1350)另发“至正交钞”致使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惹红巾万千:引起成千上万起义的红巾军。红巾军,元末农民起义军,用红巾裹头故名。

官法滥:指官吏贪污成风和拿钱买官。《草木子》记载:“元朝末年,官贪吏污……自秦王伯颜专政,台宪官皆偕价同而得,于是有司录风。上下贿赂,公行如市。”

人吃人:《草木子》:“元京饥穷,人相食。” 钞买钞:指钱钞贬值,用旧钞倒买新钞。 鉴赏

这首散曲取的是“醉太平”的曲牌,写的却是不太平的时世。一说曲子原题就作“讥奸佞专权”。起首两句“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就是对“大元”作开宗明义的否定。“大元”前著“堂堂”二字,讽刺、轻蔑之意十分明显,较之“堪叹大元”“可笑大元”之类的直露说法,更显愤激。

三、四两句,是对元末朝政的总结。元明间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中曾载无名氏诗一首:“承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的天下闹。”可见“开河”与“变钞”确是当时激起朝野沸动、天怒人怨的两大原因。由于“开河”征发人数众多,而贪官污吏趁机克扣盘剥,工程遂成为影响中原的扰民之举。《草木子》云:“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放,河夫多怨。”加上治河过程中,民夫掘出石人,上有谣谚曰“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于是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乘势以之为号召,发动了红巾军农民起义,最终导致了元王朝的灭亡。由于“变钞”后,新钞粗滥不堪使用,结果民间反以加三四成的补折倒换旧钞,即下文所谓的“钞买钞”,钞法的实行使赤贫的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惹红巾万千”,一个“惹”字直接揭出了官逼民反的本质,“万千”二字则以红巾军的声势来见出统治者取“祸”之危烈,感情色彩十分强烈。

“官法滥”三句是进一步的剖析和说明。元代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ab0b3e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