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期曹锦清:社会转型与三农问题

2022-12-24 20: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1033期曹锦清:社会转型与三农问题》,欢迎阅读!
三农问题,转型,社会,曹锦清,103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33 曹锦清:社会转型与三农问题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演讲 作者:吴俊 发布时间:2005-04-06 12:58:28 编辑: 点击次数: 1038

演讲者简介

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作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平等论》、《中国单位现象研究》、《黄河边的中国》、《中国七问》等、其中《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在当年引起学术界的热烈反响,成为观察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翔实的资料,荣获第五届"文学艺术"



2000年后三农问题是朝野关注的大问题,那么三农问题应该放在什么框架里面来考虑呢?我认为三农问题应该放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框架里来考虑,中国的变化之大、区域之复杂,将三农问题放在更广阔的视野里来考虑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1.历史地看三农问题

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历史形成的问题,不可能通过政策调整短期解决,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追溯到1800年,中国的人口急剧增长,这是因为一方面,白银的流入能养活更多的人;另外,土豆、玉米和红薯的引种,使得晚清耕地扩大,人口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清朝人口急剧膨胀。

另外,中国工业化时代也存在一些问题,发达国家诸如英国都是由于市场的带动形成工业化,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而中国的工业化是由国家推动的、自上而下、由重工业开始的工业化,这些重工业的产品是由国家投入,高昂的代价最终转到农民头上,清朝以后的政府搞军事现代化就使得农民负担加重,朝鲜战争以后,使得国家的危亡感更加强烈,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了强化工业,投入了巨额的人力和物力,产出的是重型机械,因此,纵观中国这一段历史,整个工业化的积累来源于农民。

3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了“农村破产、农民贫困、农业衰败”这三个问题,现在看来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三农问题,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又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导机关变成县和乡镇,成本又转移到了农民头上,收益远远低于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新政府上任以来,意味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终结和另一个历史时期的开始,农民养政、养军的时代结束了,农业的税负消除了,这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开端,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因此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是,中国50%的劳动力还在农村,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矛盾,这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2.全面地看三农问题

在这里我要将三农问题扩大成四农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农民工的问题,为什么农民工要单独提出来呢?这是因为,农民工作为一个阶层将长期存在,因为他们不可能与土地隔断,他们的主流不可能进入城市,因为城市化需要高额的代价,日益高涨的房价阻止了这种可能,这一群人既带来了不同于城市的问题,也带来了不同于三农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将农民工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提出。

这里从区域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和官民关系四个方面来全面地看待四农问题,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讲一下前面两个关系。

区域关系:我们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需要提到的是,我这里的划分和通常的划分有些不同,这里将西部特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这里主要是绿洲农业和牧业经济,是劳动力输入的身份,地广人稀,主要问题不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方式和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0ed072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