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演变

2023-11-02 13:50: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茶的演变》,欢迎阅读!
白茶,演变



白茶的演变

白茶是茶叶大家族中的珍品,历史悠久,远负盛名。我国19世纪白茶出口的历史,已为众所周知,然而,白茶起源于何时,却说法不一。

据查,陆羽《茶经》中有“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的记载,文中同时写有“茶坡”、“茶溪”、“茶陵”。茶陵是“永陵谷生茶茗焉”。“白茶山”是生长白茶树的山麓。且不说永嘉县东三百里便是大海,就其“白茶”而言,指的是白茶树的一个品种,而不是白茶产品。

宋代“白茶”颇为盛名。宋庆历年间,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棵,而壅培不甚,茶户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这便是王家白的最早记录。随后王家白闻名天下,但未见“王家白”制法与品质的描述记载,直至宋子安著《东溪试茶录》时,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品种之首:“茶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培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端,取其以为茶端,取其第二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由于“白茶”品质优异,相互转告,繁育扩种,仅建瓯壑源就有“白茶”十多处,数十殊。白茶多出于叶氏,这也许时“叶家白”的出处。

宋代对“白茶”记载,较详细的应属《大观茶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这种“白茶”以其稀有而名贵,被选作宋代贡茶。但就其制法而言,乃属绿茶之范畴,非今日之白茶。

宋代大观年间,继“白茶”之后,又出现三色细芽,即小芽、拣芽、紫芽,在拣芽基础上又创“银线水芽”,其取芽方法与现今白银钱针极为相近。

明代田艺衡“查泉小品”载有“茶之团者片者,皆出碾磴之末,总不差今之芽茶也„„”“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这一生晒方法与“抽针”方法相结合,已初步形成现代白茶制法。原来闻龙“茶笺”进一步追述:“田子执以生晒不炒不揉为佳,亦未之试耳”。这种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正是当今白茶的制法特点。将“取芽”、“生晒”、不炒不揉融为一体,即当今白毫银针的制法。而田子执






瓯中的“旗枪”,已是白牡丹的雏形。因此,可以推断,白茶制茶法始于12世纪,而迟成于16世纪初叶。

至于白茶的特征,顾名思义,其色泽不如绿茶翠绿,不似红茶乌黑,不象乌龙紫褐;而是色白如银,茶汤素芽浅淡,茶性温凉健脾。白茶发源地在福建福鼎,19世纪初建阳、政和、松溪等地也先后生产,品种又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等。“银针”和“白牡丹”又列为珍品。 信息来源:海峡茶学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267d4458fafab069dc02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