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22-10-12 12:0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欢迎阅读!
扬州,乐天,席上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邓子华

要教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也没有共享的资源可借,自己做又做不好,比如画地图等在网上又操作不到,只好------

上课了,首先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一首诗,其中一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下句是什么呢?------“便引诗书到碧霄”还记得是谁写的吗?--------刘禹锡,今天我们学习刘禹锡的另一首诗(板书:黑板右边,竖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接着阅读:

1、师范读,让生指出读错的地方(赠,畔,长等字的音和调)纠正后师再读。

2、点名读,齐读,自由读。

3、找两个学生分别写出此诗的韵和韵脚(明确两者的不同)

第三、赏析诗句(教学重点)

1,知人论世,释题。(师快速勾勒出中国地图,边讲边标出作者流放地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贞观九年(793)进士。顺宗时,永贞元年(805),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改革失败,王叔文等人被杀,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到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于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一次游玄都观看到桃花,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云: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从表面上看,此诗前两句写看花的盛况,并暗赞桃花之繁荣美好,后两句由物及人,关联到自己的境遇,似有树犹如此,人何以之叹。其实骨子里诗人是将千树桃花当作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他在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的这种轻蔑和讽刺是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便立即受到打击和报复,再度被贬至连州(今广州连州)、 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这首诗是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扬州时所作。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2、分组学习四联含义(各小组可两人或四人讨论),然后各小组推举一人发言,教师补充:(教师必备知识: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由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他先贬到朗州,再贬连州,调夔州、和州。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的好友为司马氏所杀,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故友的怀念。另一是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村,才知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死尽了。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世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诗的颈联,紧承颔联而来。沉舟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白居易称赞这一联神妙,就是从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景、情、理相结合的角度来评价的。

诗的尾联,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实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诗的第二层,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诗的第三层,对比了自己的沉沦和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刘禹锡在这首诗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所以古今传诵,交口称赞。)

第四、让生再读诗句,教师在黑板下三分之一处勾勒水、帆,树(及一棵枯),找两位学生看图写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深化记忆名句)


第五、学习拓展:说一句话,用上“舟、帆、树、春”字。(学习本诗后的感悟,思想熏陶)生在思考的瞬间,师快速在黑板上用行书或草书书写本诗。让黑板呈现一幅美丽的画。

本节课首先是题解(背景)似乎多了一点,可它却是学生理解此诗的关键所在,只要同学们搞懂了这一点,对作者及全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其次,锻炼了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教师熟练的绘画及书法也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媒体所不能及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53a52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