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概述

2023-01-31 15:2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STS教育概述》,欢迎阅读!
概述,教育,STS

STS教育概述

作者:高雪晶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3



高雪晶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大连 116023)

:STS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理念。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从STS教育的涵义、背景以及意义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STS教育 涵义 背景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1(c)-0173-01

1 STS教育的涵义

从字面上来看STS就是英文单词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科学、技术和社会。从涵义上来看它是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的科学。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和社会。STS教育是由STS发展而来的。STS教育科学教育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STS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它强调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其基本精神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考虑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发展所作出的决策。既教育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科学教育必须和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及未来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作出的决策。

2 STS教育提出的背景

2.1 科技革命的出现

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命的发生,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逐渐的使用新的工具与机器,但是在这些机器和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出现。所以,教育领域实行STS教育是必要的。

2.2 社会责任的出现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责任心,指的是对较广大的社会具有道德责任感。而科学教师应该为社会担负一定的责任。同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3 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人才作为主力的力量贯穿于社会的任何领域。需要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并能才加涉及科学技术决策的人员,需要给决策者提供科学技术的新信息以及科学的分析。

3 STS教育的特点

3.1 开放性

STS教育的开放性不仅源于对传统科学教育的反思,而且是20世纪后半期新兴科学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一大体现。基于牛顿确定性和封闭性的科学,传统科学教育只强调科学知识的传,轻视科学发展史在教育中的价值,漠视认识主体在科学教育中的主动性;关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忽视科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与技术系统等的互动作用,更谈不上对科学进行社会学、哲学层面的反思。STS教育力求开放—强调科学系统、技术系统等因素。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

3.2 人本性

诸多学者在反思我国科学教育,提出我国科学教育从目标的制订、课程的开发与教材的编,科学教学的实施和评价,以至到课外科学活动的实行,皆从整个社会需要考虑,体现为以社会为本位,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和个性培养的观念。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关注人的需要方面虽有所体现,但从传统上来说,我国科学教育在这方面具体的表现为:理论上吻合教育的整体目标,即为上一级学校作学术准备是我国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在科学教学中表现为强调基本理论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应用技能,学生个体成长所需的科学知识和能力;强调唯教科书为重,不关注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视学生为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经验表明,培养21世纪新人的科学素养和普及科学文化,要求合理设置和安排各个科学学科,正确处理科学教育对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的双重目标。

4 实施STS教育的意义

4.1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由于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来推动,并且大部分国家已经把重视增强综合国力转移到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面。这就意味着教育不只要重视培养人才还要重视培养社会的科技人才。所以,当今社会教育中必须要渗透STS教育,进而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2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全民普遍科学素质的提高,这就避开了精英教育的误区。科技发展需要精英,但精英毕竟是少数人,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更好利用,使经济得到振兴和发展。

4.3 符合当代教育的特点

STS教育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熟练的实验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学产生的学习效果是任何能言善辨的教师用华丽的语言所不能代替的。故在当今的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4.4 STS教育的实施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




由于传统的科学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所以造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割裂,“科学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只有实施STS教育才能使科学、技术和社会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5 STS教育的实施有利于科学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实现

STS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STS教育着眼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和兼容,提倡以人为本,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STS教育还提倡科学教育的社会与人文理解的目标,由此可见,STS教育突出了对科学的文化解读、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STS教育研究小组.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2] 赵修文,邵瑞欣.教育与现代西方思潮[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赵学漱,.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4] 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

[5] 张明国.STS教育与研究通迅[J].1999,1.

[6] 孙可平.STS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 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

[8] 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d0fde6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