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与岑参的边塞诗

2022-07-15 22:0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庭与岑参的边塞诗》,欢迎阅读!
边塞诗,北庭,岑参

北庭与岑参的边塞诗

岑参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一生作诗400余首,其中边塞诗有50 余首,与北庭有关的30多首。有《岑嘉州集》传世。

隋代至唐朝的历史发展中,由于边境战争频繁,疆土扩大,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了解也日渐深入,对边塞不仅不感到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也把立功边塞当做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边塞诗不断增多。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对边塞生活深切体验的高适和岑参。

岑参祖籍江陵,生于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出生地在仙州(今河南叶县),后迁居颍州(今河南登封县),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岑参出身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做过宰相,父亲岑植也曾做过仙州和晋州刺史。

岑参5岁读书,9岁开始喂文。15岁时,父亲逝世,家道衰落,只要依靠兄长生活。他遍览经史,以文章著称一时,每出一篇,人们都传颂学习。20岁时来到长安,曾献书阙下,希望得到唐玄宗的重视,但没有结果。此后往返长安洛阳之间,也曾北游河朔,“蹉跎十年”29岁时(天宝三年)考取进士,得到一个曹参军的小官。

岑参两度远赴边塞。

第一次出塞是在天宝八年(749。时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的高仙芝慕岑参诗名,举荐其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在他的幕府中掌书记。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中写道:“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只塞恒苦,岂威妻子谋?”可见他当时的雄心,想在边庭建立功业,施展抱负。但这次出塞并不令他满意,天宝十年秋天,岑参回到长安。

岑参二度出塞实在天宝十三年,时封常清出任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举荐岑参为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岑参便来到北庭,供职于封常清幕府。次年,安史之乱爆发,封常清奉诏东归,岑参赴轮台任伊西北庭之度副使,至肃宗至德二年东返回朝。在这段时间里,岑参诗歌创作十分丰富,大量的精彩的边塞诗都成于此时,其中有30多首关于北庭的诗篇。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热海行送催待御还京》《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北庭贻宗学士道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或写将士勇往直前,转战于扬沙石飞的雪海之上,或写半夜行军不畏艰难困苦,敌军闻之胆寒,或写幕府的清闲生活与壮志未酬的惆怅,或写边塞送故人,展示边疆的壮丽风光。

岑参在《北庭西郊封侯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中,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棠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螵姚,区区徒尔为。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的杰出代表:“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封常清出兵征讨,岑参写此诗送行,诗中用反衬手法,着力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动的表现了唐军军威,突出大军不畏艰险的精神,预示着必胜的声势。

《白雪松武判官归京》尤为脍炙人口:“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这首诗写军幕中的和平生活,写雪景最具新奇,化凛冽为温润,有一种蓬勃浓郁,春意盎然的感觉。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新奇含蓄。如果说《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奇而


壮,侧重表现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而这首诗则奇而婉,侧重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闲佼逸之感。把送别诗写的如此婉转,色彩鲜明,正是诗人浪漫乐观的本色体现。

岑参在北庭任职时间比较长,对戍边军旅生活,边地自然风貌,西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都有深刻的体验。天宝十三年,封常清被召入朝,令岑参留在北庭,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之职。诗人在《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中写道:“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北庭虽然遥远艰苦,很少有汉使到这里逗留,但是为了戍边卫国,勤王立业,就不觉得遥远艰苦了。

诗人尚有不少真实的描写北庭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壮丽景观,军士生活,以及各民族人民互相往来的诗作。在《北庭作》中,诗人以流畅饱满的文思写道:“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诗人登北庭北楼而扶笔写道: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日暮上北庭,杀气凝不开。”在诗人笔下,北庭地区各族人民和睦友好,互相往来的情景是:“细管杂青丝,千杯倒接蘺。“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北庭都护府的民俗民情,壮丽景致是:“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边香,酒影接新月,滩声聒夕阳。”这里的将士仰慕的是:“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将士们对建功立业的态度及豪情壮志是:“功名只向马上求,真是英雄一丈夫。”在北庭,诗人盼望平息战乱,维护祖国统一,使人民过上“边城寂无声”的生活。面对当时情势,诗人的人生理想是:“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是边塞为诗人提供了驰骋才华的广阔天地,诗人也为塞外边陲留下了永志不灭的历史记录。这些诗作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为研究西域历史及考证北庭地区的诸多历史情况提供了佐证。

岑参从西域回朝后,得到裴荐杜甫等人的推荐,被任为右补阙,后转起居舍人。因“频上封章,指述权贵”遭贬。代宗宝应元年曾作为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幕府掌书记参加讨伐史朝义,不久又回长安任职,代宗永元年出任嘉州刺史,因西蜀起乱,两年后始赴任所。在嘉州只呆了一年左右,便罢了官,东归不成,旅寓成都,大历五年病死于成都旅舍。

岑参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情异彩的艺术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ec3c3083c4bb4cf7ecd1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