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绍兴诗人

2022-10-09 08: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唐代绍兴诗人》,欢迎阅读!
绍兴,唐代,诗人

NO.*

占籍论

——浅谈唐代绍兴诗人

水乡绍兴历来以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闻名遐迩,在绍兴无论你行走在幽而长的青黛色小巷中,还是摇坐在灵气的小船穿梭于一片山色蒙蒙中,你都能异常灵敏地嗅出那各个历史时代文人所传承下来的文化瑰丽。轻轻地翻动一块布满青苔的石块,或拂上那丑陋且斑斑不堪的枯树,你也许便触动了一个曾经辉煌不可一世的朝代。于绍兴这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汲取一段雍容华贵的唐代的绍兴诗人在此略作浅谈。

首先谈谈绍兴的历史沿革。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于翌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说起唐代绍兴诗人,首先跳入脑海印象的是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人。虽然会稽永兴现属萧山,(当时属于绍兴),他早年迁居阴山,而阴山如今则是不折不扣属于绍兴,所以细细说来,贺知章也理所当然属大半个绍兴人。贺知章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雍容省闼,高逸豁达,而且颇为精通书法,尤擅草隶。在贺知章的诗文中,最为人推崇的当属他的《回乡偶书》两则。 回乡偶书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其背景,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便写下这两则佳作。《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

1N0.*


NO.*

这一层意思。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的告老还乡,时任翰林供奉的李白不免因挚友的离别而感到惆怅,天性乐观的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以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贺公的良好祝愿: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说起李白,让我想起了李白写绍兴的几首诗,《越女词》之五: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镜湖:又名鉴湖,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耶溪:越民族的母亲河)《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这表明了李白也曾游至绍兴,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同时贺知章与李白的忘年之交的诚挚友谊也给绍兴人民留下了一段佳话。

比贺知章稍晚一些的还有一位绍兴诗人,朱庆馀,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张籍曾赞赏曰:“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为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所可知者,只有这一些。《直斋书录解题》及《唐诗纪事》都说他是“以字行”。这是说他的大名“可久”已废而不用,即使在正式文件上也写的是“朱庆馀”。《唐才子传》却说:“庆馀,字可久,以字行。”这显然是错了。如果他字可久,而“以字行”,那么他应以朱可久这个姓名传于后世了。《唐才子传》说他是“闽中人”,而《全唐诗·小传》却说他是“越州人”。看来应以《全唐诗》所记为是,因为张籍和姚合都有送朱庆馀归越州的诗。关于他登第的年代,《唐诗纪事》说是“登宝应进士第”。宝应是肃宗年号,其时张籍还没有出生,显然是宝历之误。

朱庆馀的诗含蓄隽永、平实朴质,清新雅致。其中《宫词》,《闺意上张水部》多为后人所熟知。

《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並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闺意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朝时期绍兴还有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那就是吴融。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昭宗龙纪元年 (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同年冬,昭宗被劫持至凤翔,吴融扈从不及,客居阌乡。不久,召还为翰林学士承旨。卒于官。

吴融工诗能文,与诗人贯休、尚颜、韩偓、方干等交往唱和,并曾为贯休《禅月集》作序。其诗基本上属于晚唐温庭筠、李商隐一派,多流连光景、艳情酬答之吟唱,很少触及重大社会主题。”。《四库全书总目》中讲到吴诗“音节谐雅,犹有中唐之遗风”。 其实,吴融诗的最大特色,还在于将温、李的缛丽引向凄清的一路,像“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红白牡丹》)

2N0.*


NO.*

“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废宅》)这类风格的诗句在其诗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吴融也有少数感时怀事或托古讽今的篇章,如《金桥感事》《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文德初闻车驾东游》《华清宫》《隋堤》《陈琳墓》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集四卷,八十六首。

七律《金桥感事》是吴融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气格沉雄,音节宏亮,是难得的佳篇,诗曰: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3N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ee24bc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