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chuǎn)话麋鹿

2022-12-08 18:1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命途多舛(chuǎn)话麋鹿》,欢迎阅读!
命途,多舛,麋鹿,chu

命途多舛(ǎn)话麋鹿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但它的正式文学名却是以外国人的姓氏命名的“大卫鹿”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20世纪初竟在故土绝迹;20世纪80年代,它又远

涉重洋,重返故乡。麋鹿曲折的命运,使它成为世人特别关注的对象。 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在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非常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这一物种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

多数麋鹿研究专家认为,麋鹿绝迹的重要原因,是历史上的大量猎捕,造成了麋鹿种群灾难性减少。同时,各地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只适于在沼泽地带栖息的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成为平原地区最早的生态灾难的牺牲者。

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尽管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接触海水,衔食海藻。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这一区域,这里麋鹿化石密集分布,从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处。考古发现,1万年至4000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数量,大致与家猪骨骼数量相当。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有学者称,《孟子》中,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证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

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骑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从黄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孙们骑马射杀。到清朝初年,中国仅剩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那时候,国外动物学界还不知道麋鹿的存在。

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

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大卫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

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个属。从此,麋鹿学名被称为“大卫鹿”。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驻中国的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fe0357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