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2022-05-08 06:0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教学计划,学期,年级,2021

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2021-――202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总体来看,部分学生的良好习惯(课堂听、记笔记、说、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综合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改变。根据数据,与其他平行班相比仍有差距。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册及部分下册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并将课本中与人们语言素质有关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如与人交往的态度、与人交往的心理、阅读习惯、,看报纸、看电视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三、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继续深化“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简化线索,突出重点,注重语感的积累、感知、熏陶和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

回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6.建立校内外语文教材和交流渠道,注重为学生创造内外学习环境。

7、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8.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活动培养优生、补差生,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应该因人而异。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四、 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进行“双思”,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好“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实践,做好课堂的定向、内化、发展;认真提供资源、了解学情、弄清疑难、点难拨疑、反思教学、引导实践。努力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408305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