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滞销背后的思考

2022-05-31 22:56: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苹果滞销背后的思考》,欢迎阅读!
滞销,背后,苹果,思考

苹果滞销背后的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6年第2



2016 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大苹果产区市场价格整体下滑,一度保持在较低价位运行,甚至有价无市,行情惨淡。“卖果难、果难卖”一时间在各大苹果产区纷纷上演。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化解销售难题,但收效甚微,果农苦不堪言。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备受人们喜爱和市场欢迎的“平安果”变成果农眼下的“发愁果”?这一点值得业内人士深入思考。

一、苹果滞销的原因

1.市场原因。春节过后,苹果市场交易冷淡,表面上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但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作怪。

首先是我国苹果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产品供大于求。据报道,仅我国陕西省的苹果种植面积就超过69 万公顷,产量突破1 000 万吨,占全世界苹果产量的1/6,但价格却同比下跌近30%

其次是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明显下降,且消费趋于理性,更加注重果品品质和外观。近年来,各大连锁超市一方面在采购时更加注重苹果品质,另一方面不断采购其他种类果品丰富货架,这都对苹果销售造成了一定冲击。

再次是进口苹果不断增加,且价格低、品质好,蚕食了国内部分苹果市场份额。有数据显示,2015110月份我国苹果出口总量在58万吨左右,比上年同期下滑12.9%;而进口总量达到7.9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0%。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苹果市场的供需矛盾。

最后是果汁市场不景气,加工企业多按订单生产,未因果价下降而扩大产能,有的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转化消耗苹果极其有限。

2. 个人原因。除了市场原因外,果农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苹果质量相对不高。苹果的糖度、酸度、硬度、果形、色泽、果面光洁度等指标,共同决定了其品质。这是诱发采购商和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本质所在。从当前苹果的销售总体情况来看,精品果、高档果相对普通果的销路和价格都相对较好。

其次是果农保鲜能力不足。春节过后天气逐渐转暖,部分果农由于采用的是简易储藏方式,保鲜期非常限,因而不得不提前集中上市销售,果价自然随之下跌。

再次是果农诚实守信自觉不够。有销售企业反映,个别果农存在分级不严格、装箱不规范、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不良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品的销售。

最后是把握不准适价销售。个别果农存有攀价惜售心理,将苹果价格与去年比、与别人比、与相似地区比,不能适时顺价销售,往往错失良机。

二、应对措施

一是要建立市场预警机制。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要搭建好信息传递平台,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网话、微信、短信等各种传媒,及时预测预告果品销售市场动态,引导广大生产主体做好有关准备,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其次,要建立生产和销售主体有关情况大数


据,安排专人利用网络优势,及时上传生产与库存、价格与动态、销路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引导生产主体与销售主体加强对接,努力做好苹果去库存、促销售工作。

二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国的苹果生产正处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过渡期。因此,各产区应结合实际,不断调优苹果品种、调高优势布局、调节成熟比例,狠抓苹果质量生产,引导广大果农加快“改观念、改技术、改品种”。

三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形式,引导广大果农、生产者、经营者开展各种的对接活动,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衔接,不断深化“企业++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

四是扩大品牌传播半径。各苹果主产区要整合品牌优势,采取“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方式,扩大品牌宣传半径,增强品牌视觉冲击力,培养品牌消费忠诚度,不断加强和拓展稳固畅通的销售渠道。

张邓灵河南省灵宝市园艺局4725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6cf8ed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