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鲁琼版)

2022-08-24 10:0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鲁琼版)》,欢迎阅读!
三国志,诸葛亮,译文,答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袁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水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亮身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 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虛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功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缠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投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怕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會之國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体事/多暗(春秋)资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图/咎皆在医授任无方/巨明不知人愉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值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间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B.施锁,又称白施黄铖。白施是一种军族,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能號指君主。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据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诺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投有才船,就可以取而代 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圆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拾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可马宜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已谋取私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先主于水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4 分) 2)刑政量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4 分)

14.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自身的战败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 分) 参考答案: 10. D 11. B 12. A 13. 1刘备在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笃”“属”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2)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峻”“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 1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命令,举动失当。2 诸葛亮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不够周到。3 诸葛亮不擅长临机应变和用兵的谋略。

(评分参考:答出1点得1分,满分共3分。 【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候,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眉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

白。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邰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邵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法规,规定官吏的职责,制定合乎时宜的制度,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对以真情认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酌情减释;对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责;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


有不贬斥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据人的言论而观察他的行为,从不与虚伪的人为伍;在蜀国境内,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6d3723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