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两套合集附答案解析(word版)

2022-10-06 18:41: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两套合集附答案解析(word版)》,欢迎阅读!
滨州市,合集,山东省,中考,试卷

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两套合集附答案

解析

中考物理试题一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13-15题每小题3分多选题) 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500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D.滨州市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20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C.医生用“B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

3.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来矫正

4.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C.如果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足球不再具有惯性

7.小丽同学积极响应共享单车,绿色出行的倡议,她在骑行中观察到自行车的许多部件运用了所学的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车闸属于费力杠杆,是为了省距离

C.车座制成弧面,是为了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强 D.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

8201681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如图所示,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 【出处:21教育名师】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D.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

10.如图所示,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b滑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A2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不变 11.下列关于生活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B.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C.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触电 D.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12.对下列四幅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侧


B



图中,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侧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C



如图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D



如图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满屋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在斜面上将一个质量为5kg 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40N,斜面长2m、高1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有用功(g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



A.物体只受重力、拉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 B.做的有用功是50J

C.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2.5%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15.如图甲所示,两电热丝R1R2并联,R1=2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表盘指针均指如图乙所示位置,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R1R2=51 B.电源电压是10V CR2的电功率是20W

DR1工作2分钟所放出的热量为600J .填空题

16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500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容器内水深h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为 Paρ=1.0×103kg/m3g10N/kg



17.如图甲所示,将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接入电源电压为4.5V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记录相应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UI图象,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 Ω




18201610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为两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铺平道路.天宫二号中的航天员是通过 接收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的各项指令的,天宫二号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 能的装置.





.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19.请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0.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1.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2201755日,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达到了8.8%,为了测量该铝锂合金材料的密度,某中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用同材料的铝锂合金材料样品做了如下实验.21*cnjy*com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选填).2-1-c-n-j-y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操作情景如图乙所示,错误之处是:

3)改正错误后,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样品的质量为 g

4)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样品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丁所示,则样品的体积是 cm3,此样品的密度是 kg/m3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样品的密度,如图戊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样品的重力为G

B:将样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样品浸没在水中丙保持静止(样品为接触到容器底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C:样品的密度表达式为ρ样品= (用GFρ表示)

2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1)请根据实物图在右侧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该位于 端(选填“A”“B”). 4)闭合开关,同学们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

5)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第4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A,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2 0.24

2 1.4 0.28

3 1.6 0.32

4 1.8

5 2.0 0.4

6)该小组的同学们利用电源、开关、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导线按如图丙所示电路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他们进行如下操作: A: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a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b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2

C:待测电阻Rx的阻值的表达式为Rx= (用I1I2R0表示)

.综合应用题


24.把一棱长为10cm,质量为8kg的正方体实心金属块,放入水平放置装水的平底圆柱形容器中.如图甲所示,金属块下沉后静止在容器底部(金属块与容器底部并未紧密接触),水的密度是1.0×103kg/m3g10N/kg.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3)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4若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金属块在水中匀速提升30cm(金属块未露出水面,忽略水对物体的阻力),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那么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是多少?21·cn·jy·com



25.如图,将标有“6V 3W”字样的灯泡L1和标有“6V 6W”字样的灯泡L2串联在电路中,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的实际功率不超过其额定功率,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灯泡L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灯泡L2的电阻; 3)电源电压;

4)此电路工作2分钟消耗的电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13-15题每小题3分多选题) 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500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D.滨州市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20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13:温度;23:质量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对常见的物体要有初步的估测能力;二是对相关的单位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结合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 【解答】解: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2000mm,故A不合理;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不合理;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故C合理;

D、滨州市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10℃,故D不合理. 故选C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C.医生用“B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

【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M声与信息.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


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声音的特色;【版权所有:21教育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医生用“B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喜宴鞭炮声对考生来说是噪声,应该减弱,故将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来矫正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选择项中的各种光学仪器,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每个选择项的正误. 【解答】解: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是虚像.故B错误.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C错误;

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凹透镜来矫正,故D错误. 故选A

4.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21*cnjy*com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考点】1S:水的三态变化.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能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做出判断.

【解答】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

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 故选C

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 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3)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 4白气是液化现象. 【解答】解:

A、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 C、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C.如果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足球不再具有惯性

【考点】6R:平衡力的辨别;6L:惯性;6U: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1)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解:

A、踢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故B正确;

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如果所有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静止时也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7.小丽同学积极响应共享单车,绿色出行的倡议,她在骑行中观察到自行车的许多部件运用了所学的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车闸属于费力杠杆,是为了省距离

C.车座制成弧面,是为了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强 D.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

【考点】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7O:杠杆的分类;85: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解答: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3)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A、轮胎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车闸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B错误;

C、车座制成弧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D、轴承安装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D错误. 故选A

8201681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如图所示,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


程中(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考点】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动能和势能合称为机械能.

【解答】解: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变快,动能变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机械能变大. 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D.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

【考点】H8: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4:超导体的特点;H7:摩擦起电的实质;HE:电流的方向.

【分析】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得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物质的失电子而带正电; 3)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超导体的电阻为零. 【解答】解: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它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同


种电荷会相互排斥,故A正确;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B错误;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带负电,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C错误;

D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是利用焦耳定律来工作的,发热体要有电阻,而超导体的电阻为0,故D错误. 故选A

10.如图所示,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b滑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A2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不变 【考点】IZ:电路的动态分析;IH: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R1支路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电流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R1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R1支路的电流.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BC错误;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 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b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I=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小,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生活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B.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C.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触电 D.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考点】IV:安全用电原则.

【分析】1)家庭电路的开关应该装在火线上,这样可防止断开开关后用电器仍带电;

2)保险丝的作用就是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3)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4)发生触电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施救. 【解答】解:

A、家庭电路的开关应该装在火线上,这样可防止断开开关后用电器仍带电,故A错误;

B、铜丝的熔点高,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不能自身熔断切断电流,起不到保险作用,故B错误;

C、用测电笔时,手必须要接触笔尾金属体,这样才能使测电笔发挥作用,故C错误;

D、如果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施救,绝对不能用手将触电人拉开,否则可能使救人者触电,故D正确. 故选D




12.对下列四幅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侧

B



图中,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侧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C



如图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D



如图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

【考点】C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C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CE: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CM:直流电动机的原理;CS: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定螺线管的NS极;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判定小磁针的N极;

2)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有电流大小和匝数的多少;根据电流的变化判定磁性的变化;

34)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


A、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的,故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故A正确;

B、图中,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侧滑动时,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变强,由于不知电流的方向,无法判定螺线管的极性,故无法判定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故B错误;

C、图中有电源,若闭合开关,磁场中的金属棒会受力运动,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即电动机的原理图,故C错误;

D、图中没有电源,闭合开关后,当金属棒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故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满屋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GV:分子的运动;GE: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GJ:燃料的热值;GM: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1)扩散现象说明了:①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2)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

3)根据Q=mq比较放热的多少;

4)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A、炒菜时,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由于炒菜时温度很高,所以分子的扩散速度加快,故满屋飘香A正确; B、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故B正确;


C、根据Q=mq可知,放出的热量与热值、质量都有关,故热值大燃烧时放出热量不一定多.故C错误;

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将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D正确. 故选ABD

14.在斜面上将一个质量为5kg 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40N,斜面长2m、高1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有用功(g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受重力、拉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 B.做的有用功是50J

C.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2.5%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考点】EH:有用功和额外功;F6:斜面的机械效率.

【分析】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 2)已知物体的重力和提升的高度(斜面高),根据公式W=Gh可求重力做功,即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3)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利用公式η=

计算出机械效率;

4)总功减去有用功即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根据W=fs求出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 【解答】解:

A、沿斜面向上拉物体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四个力的作用,A错误;

B、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mgh=5kg×10N/kg×1m=50J,故B 正确; C、拉力F对物体做的总功:W=Fs=40N×2m=80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62.5%,故C正确;

D、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W=WW=80J50J=30J W=fs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故选BC

15.如图甲所示,两电热丝R1R2并联,R1=2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表盘指针均指如图乙所示位置,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15N,故D错误.



AR1R2=51 B.电源电压是10V CR2的电功率是20W

DR1工作2分钟所放出的热量为600J

【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JA:电功率的计算;JI: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R1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结合两电流表指针的位置相同确定电流表量程,根据分度值读出示数,进一步求出通过R2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进一步求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利用P=UI求出R2的电功率,根据Q=I2Rt求出R1工作2钟所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R1支路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两电流表指针的位置相同, 所以,电流表A1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干路电流I=2.5A 电流表A2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通过R1的电流I1=0.5A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通过R2的电流: I2=II1=2.5A0.5A=2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1=0.5A×20Ω=10V,故B正确; R2的阻值: R2=

=

=5Ω

R1R2=20Ω5Ω=41,故A错误; R2的电功率:

P2=UI2=10V×2A=20W,故C正确; R1工作2分钟所放出的热量:

Q1=I12R1t=0.5A2×20Ω×2×60s=600J,故D正确. 故选BCD .填空题

16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500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容器内水深h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000 Pa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为 3000 Paρ=1.0×103kg/m3g10N/kg



【考点】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89: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1)知道容器内水的深度,根据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和容器的总重力,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再利用p=求出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21教育 【解答】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力:

F=G=m+mg=0.5kg+0.1kg)×10N/kg=6N 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 p′==

=3000Pa

故答案为:20003000

17.如图甲所示,将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接入电源电压为4.5V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记录相应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UI图象,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625 W,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 8 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考点】JA:电功率的计算;IH: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由图象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时对应的电流,根据P=UI 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解答】解:

1)由图乙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2.5V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0.25A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5A=0.625W

2)由电路图可知,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当小灯炮正常发光时,U=2.5V,电路中的电流I=I=0.25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UU=4.5V2.5V=2V




由欧姆定律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R=

=

=8Ω

故答案为:0.6258

18201610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为两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铺平道路.天宫二号中的航天员是通过 电磁波 接收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的各项指令的,天宫二号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www.21-cn-jy.com



【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KA:太阳能的转化. 【分析】1)飞船在太空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递信号的; 2)太阳能电池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1)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太空不可以用声波传递信息,需要通过电磁波把信息传递到地面指挥中心; 2)太阳能电池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电磁波;电.

.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19.请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考点】6H:力的示意图.

【分析】1)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因此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 2)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即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2·1·c·n·j·y


【解答】解:

1)过物体重心画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

2)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符号为F 如图所示:





20.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据每一条特殊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的特点画出对应的出射光线. 【解答】解;

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变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1.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相同 (选填相同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30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


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来源:21cnj*y.co*m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物像等大.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5)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 【解答】解:

1)实验时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可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cm那么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30c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开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虚像.

5)玻璃板有厚度,且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故答案为:(1)相同;(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30;不变;(4)平面镜


成的是虚像;(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22201755日,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达到了8.8%,为了测量该铝锂合金材料的密度,某中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用同材料的铝锂合金材料样品做了如下实验.21cnjy.com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线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选填).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操作情景如图乙所示,错误之处是: 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3)改正错误后,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样品的质量为 49.4 g

4)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样品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丁所示,则样品的体积是 20 cm3,此样品的密度是 2.47×103 kg/m3

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样品的密度,如图戊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样品的重力为G

B:将样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样品浸没在水中丙保持静止(样品为接触到容器底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C:样品的密度表达式为ρ样品=

ρ (用GFρ表示)

【考点】2M: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

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在测量质量的过程不允许调节平衡螺母;

3)首先确定标尺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出游码对应的刻度.根据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4)石子的体积由量筒中水的体积和放入石子后的总体积算出,最后算石子的密度.

5)在空气中称石块重G,利用重力公式求小石块的质量;将石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利用称重法求小石块受到的浮力;

求出了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小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小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小石块的密度.

【解答】解:(1)天平要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其反方向调节,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3)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4.4g,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m=20g+20g+5g+4.4g=49.4g

4)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cm3,放入石子后的总体积为80cm3,则石子的体积V=80cm360cm3=20cm3 则石子的密度:ρ==

=2.47g/cm3=2.47×103kg/m3

5)物体的重力为G,则物体的质量为:m= 石块所受浮力:F=GF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V可知小石块的体积: V=V=

=



小石块的密度:

ρ===ρ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右;(2)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49.44202.47×103;(5

2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ρ



1)请根据实物图在右侧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断开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该位于 B 端(选填“A”“B”). 4)闭合开关,同学们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 电阻断路

5)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4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0.36 A,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在电阻不变时,电阻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www-2-1-cnjy-com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2 0.24

2 1.4 0.28

3 1.6 0.32

4 1.8

5 2.0 0.4

6)该小组的同学们利用电源、开关、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导线按如图丙所示电路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他们进行如下操作:


A: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a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b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2 C:待测电阻Rx的阻值的表达式为Rx=

R0 (用I1I2R0表示)

【考点】IL: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分析】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3)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该位于阻值最大处;

4)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了;

5)根据图中电流表小量程读数,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6题中给出了一个定值电阻R0和一只电流表,要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分别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和最大值,分别记对应的电流,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由电源电压不变得出Rx的阻值. 【解答】解:(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该位于阻值最大处即B端.

4)经分析,闭合开关,同学们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电阻断路.

5)第4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图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6A,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发现:电压与电流的比值R=

=﹣﹣﹣

=5Ω,即电压与对应的电流之比为定值上,即能够

得出的结论:在电阻不变时,电阻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6)实验步骤:


A: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a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b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2

C:在A中,电路中只有待测电阻Rx,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源电压U=I1×Rx,﹣﹣﹣﹣①

B中,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电源电压U=I2×(Rx+R0)﹣﹣﹣﹣﹣② 由①②得:Rx=

R0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断开;(3B;(4)电阻断路;(50.36;在电阻不变时,电阻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6

.综合应用题

24.把一棱长为10cm,质量为8kg的正方体实心金属块,放入水平放置装水的平底圆柱形容器中.如图甲所示,金属块下沉后静止在容器底部(金属块与容器底部并未紧密接触),水的密度是1.0×103kg/m3g10N/kg.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3)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4若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金属块在水中匀速提升30cm(金属块未露出水面,忽略水对物体的阻力),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那么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是多少?

R0



【考点】2A:密度的计算;8O:阿基米德原理;8P:浮力大小的计算;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1)求出金属块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2)由于金属块下沉后静止在容器底部,排开水的体积与金属块的体积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3)根据力的平衡求出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根据p=即可求出压强; 4若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金属块在水中匀速提升30cm(金属块未露出水面,忽略水对物体的阻力),根据机械效率η=100%=

即可求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

×100%=

×

【解答】解:

1)金属块的体积V=10cm3=1000cm3=1×103m3 则金属块的密度ρ=

=

=8×103kg/m3

2)由于金属块下沉后静止在容器底部,则V=V=1×103m3 所以,FVg=1×103kg/m3×1×103m3×10N/kg=10N 3)金属块的重力: G=mg=8kg×10N/kg=80N 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力: F=GF=80N10N=70N

正方体金属块的底面积(受力面积)S=10cm2=100cm2=0.01m2 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p==

=7×103Pa

4)若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金属块在水中匀速提升,由图可知绳子的股数n=2

根据机械效率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100%=

=

×100%==50N

可得:

答:(1)金属块的密度为8×103kg/m3 2)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10N

3)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7×103Pa


4)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是50N

25.如图,将标有“6V 3W”字样的灯泡L1和标有“6V 6W”字样的灯泡L2串联在电路中,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的实际功率不超过其额定功率,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灯泡L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灯泡L2的电阻; 3)电源电压;

4)此电路工作2分钟消耗的电能.



【考点】J9: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J8: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分析】1)根据公式P=UI计算电流; 2)由功率公式求灯泡的电阻;

3根据每个灯泡的额定电流判定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4)根据公式W=UIt计算消耗的电能.

【解答】解:(1)由P=UI可知:灯泡L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I1=

=

=0.5A

可知灯泡L2的电阻为: =6Ω

2)由P=R2=

=

3)灯泡L2的额定电流为:I2===1A,两灯泡串联,电流相等,一灯泡达

正常发光,另一灯不超过额定电压,则一定是3W灯正常发光; 则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U'2=I1R2=0.5A×6Ω=3V 电压电压为:U=U1+U'2=3V+3V=6V


4)此电路工作2分钟消耗的电能为:W=UIt=6V×0.5A×120s=360J 答:(1)灯泡L1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5A 2)灯泡L2的电阻为 3)电源电压为6V

4)此电路工作2分钟消耗的电能为360J

中考物理试卷附全答案解析

.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关于科学家极其研究成果不正确的是( A.奥斯特:通过实验揭示了磁与电之间的联系 B.帕斯卡:研究总结出密闭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 C.欧姆:研究并总结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D.阿伏加德罗:研究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考点】物理常识.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

A、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最早发现这一规律的是奥斯特,他也是第一个发现电和磁联系的科学家.故A正确;

B、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一规律最早是帕斯卡发现的,被后人命名为帕斯卡定律.故B正确;21*cnjy*com

C、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最早是欧姆发现的,被后人命名为欧姆定律.故C正确;

D、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转动的电子组成.最早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汤姆生.故D错误. 故选D

2.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6s内的平均速度;

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

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不正确;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故选:C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2.5m/s,故D正确.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放热. 【解答】解:

A、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有关力和运动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转弯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不可能向上运动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6R:平衡力的辨别.

【分析】1)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 4)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解答】解:A、匀速转弯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A正确;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但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向上运动,例如向上扔出的篮球,只受重力作用,但由于惯性仍然向上运动,故B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一定是相反的,所以三要素不可能都相同,C错误;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5如图中的光学实验研究出的物理规律不能解释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的是

A手影 B透镜成像

C筷子变 D彩虹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AP: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水变浅了等. 【解答】解:

A、实验探究的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正确;

B、实验探究的是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实验探究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实验探究的是光通过三棱镜时的色散现象,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故D正确. 故选:B

6如图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可绕O点转动,重物通过绳子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动力臂的是( 21*cnjy*com



Al1 Bl2 Cl3 Dl4

【考点】力臂的画法.

【分析】动力臂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据此判断. 【解答】解:

由图可知,动力为拉动杠杆的力,动力作用在滑轮与杠杆之间的拉绳上,动力臂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故l2为动力臂. 故选:B

7.小可对生活中的几种物理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投入水中的石块下沉,说明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

B.离平面镜越近,看到的像越大,说明像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有关 C.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说明焦耳定律不适用于导线

D.放在条形磁体周围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不再指南北方向,说明条形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C9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JH:焦耳定律.

【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1·cn·jy·com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1·c·n·j·y



3电炉丝和导线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同,利用焦耳定律Q=I2Rt分析;

4)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可以通过其周围的小磁针指向的变化体现出来,因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小磁针原来能指南北也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磁场的方向可以有几种描述方法,如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受力方向;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等.【来源:21cnj*y.co*m 【解答】解: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距离镜面的远近无关,B错误;

C、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却不怎么热,根据焦耳定律Q=I2Rt,是由于导线的电阻小的缘故,故C错误;

D、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可以通过其周围的小磁针指向的变化体现出来,因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小磁针原来能指南北也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灯泡串联 B.开关只能控制灯L1

C.电流表测的是灯泡L1的电流 D.电流方向从电流表到开关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HE:电流的方向;HX:电流表的使用. 【分析】由图可知,电流从开关到电流表和灯L1、另一条过灯L2,到负极,则两灯泡并联,根据电流表串联的用电器即可判断电流表测量的对象. 【解答】解:

A、由图可知,两灯泡并列连接,因此两个灯泡并联,故A错误;

BD、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再到开关,然后分为两条路径,一条从电流表到灯L1,另一条经过灯L2;汇合后回到负极,则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故BD错误; C、电流表A串联在L1支路上,测通过灯泡L1的电流,故C正确. 故选C

9.家庭用电吹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选择开关,实现吹冷风或吹热风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如图中的四种电吹风电路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是

A B

C D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分析】由题意可知,当选择开关放在时,电动机接入电路中,只有电动机工作;当选择开关放在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接入电路中,两者同时工作,据此分析选项得出答案.21教育 【解答】解:

A.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23时,电路为电动机的简单电路,电吹风吹冷


风;当触点接触12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吹风吹热风,故A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12时,电路为电热丝的简单电路,电动机不工作,不能吹出热风,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1223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

吹风吹热风,当电路无法实现电动机单独工作,即无法吹冷风,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12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吹风吹热风;当触点接触23时,电路为电热丝的简单电路,电动机不工作,不能吹出热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小可对如图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 B C

D



【考点】物理常识.

【分析】根据对每个选项中所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作出判断,确定错误的选项. 【解答】解:

A、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是热机.根据燃料所装位置,热机分为内燃机和

外燃机,其中内燃机根据燃烧的燃料种类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故A正确;

B、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故B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能量多少会发生变化,内能的改变属于能量转化的一种,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故C正确;

D、核能作为新能源,是能源利用的一个方面,目前人类利用核能有两种方式:核裂变和核聚变.故D正确. 故选B .填空题

11.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错误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错误 【考点】声音的产生;93:声速.

【分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解答】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

12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

www.21-cn-jy.com 示.界面上方为 空气 (选填空气透明物质反射角= 40°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www-2-1-cnjy-com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由图可知,上面的两条线在同一种介质内,故应该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是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为90°50°=40°;下面的那条线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折射角为90°70°=2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下方为透明物质,上方为空气. 故答案为:空气;40°

13小可为测量如图中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 1.15×103 kg/m3,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 200 mL21·世纪*教育 测量步骤

①测整盒酸奶的

质量

测量数据

238.7g

②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151.3g

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

齐后,测质量

227.3g



【考点】密度的计算;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整盒酸奶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喝掉酸奶的质量,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得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所加水的质量,根据V=

求出所加水的体积即为喝掉酸奶的体积,根据ρ=

求出酸奶的体

出酸奶的密度,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即为酸奶的总质量,根据V=积.


【解答】解:

由步骤①②可得,喝掉酸奶的质量: m=m1m2=238.7g151.3g=87.4g 由步骤②③可得,所加水的质量: m=m3m2=227.3g151.3g=76g ρ=可得,喝掉酸奶的体积: V=V=

=

=76cm3

酸奶的密度: ρ==

=1.15g/cm3=1.15×103kg/m3

由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盒中酸奶的总质量m=230g 则酸奶的总体积: V=

=

=200cm3=200mL

故答案为:1.15×103200

14如图中描述的是生活中有关安全的两个情景,请分别写出它们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甲: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必须要接地 乙: 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常识分析甲;根据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分析乙.


【解答】解:

甲: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必须要接地,这样做的目的是当用电器漏电时,电荷会被倒入大地,不会使人触电;

乙: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靠近列车的位置的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容易把人压向列车,发生事故.

故答案为: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必须要接地;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15.小可在A端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200N的水桶,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A端的动力为 100 N;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为 20 N21cnjy.com



【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分析】1)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根据F=G求出拉力; 2)根据F=G+G)求出动滑轮重.

【解答】解:(1)因为动滑轮有两段绳子吊着物体,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拉力F=G=×200N=100N

2)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N时,根据F=G+GG=2FG=2×110N200N=20N 故答案为:10020

16两个相同的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正常工作.如果其中一只灯泡发生了断路,另一只灯泡也不能工作.用一根导线或电压表与其中一只小灯泡并联,就能检测出发生断路的小灯泡.你认为用 电压表 (选填导线电压表检测更好些,理由是 如果选择导线,可能会造成另一灯泡两端电压过高,从而


烧坏灯泡

【考点】IE: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分析】选择器材接入电路判断用电器故障时,应该使接入的器材和原电路安全,不能造成短路.

【解答】解:要检验灯泡故障,需要将所选器材与其中的一只灯泡并联.如果选择导线,可能会造成另一灯泡两端电压过高,从而烧坏灯泡.所以不能选择导线,用电压表更好.【出处:21教育名师】

故答案为:电压表;如果选择导线,可能会造成另一灯泡两端电压过高,从而烧坏灯泡.

.实验与作图题

17.如图中描述的是迷糊教授用仪器做实验的情景,请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每项只指出一处错误即可)

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不垂直且温度计没有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量筒读数时,没有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且视线没有与液面齐平 ;④ 分度值判断错误造成读数错误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2D:量筒的使用;66:刻度尺的使用;I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分析】(一)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度必须紧贴被测物体.

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4)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二)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三点:

1)玻璃泡要全部浸没于被测液体中,不能触及容器底和容器壁; 2)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3)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三)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应与液面齐平.

(四)电压表的读数方法:首先确定量程,然后分清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解答】解:①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与刻度不垂直且温度计没有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③量筒读数时,没有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且视线没有与液面齐平;

④电压表选01V的量程,分度值为0.04V,根据指针位置读数是0.48V,分度值判断错误造成读数错误.

故答案为:①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与刻度不垂直且温度计没有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③量筒读数时,没有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且视线没有与液面齐平; ④分度值判断错误造成读数错误.

18.根据如图中提供的实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和②研究的是浮力与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的关系; 2)图③和图④研究的是 重力势能 与高度的关系; 3)图 的实验装置能研究电动机原理.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CM:直流电动机的原理;FP:势能的影响因素.

【分析】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没


到液体的深度有关,研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源:21·世纪·教

育·网】



2)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时,必须保证物体的质量相等,改变高度.

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能够转动;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

【解答】解:(1)图①和②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图③和图④使用的是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落下,研究的是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3)⑤是电磁感应的实验,而根据电磁感应实验制成的是发电机;⑥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实验,电动机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物体排开液体体积;(2)重力势能;(3)⑥.

1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今年的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可利用平行光源照射凸透镜后交于A点(如1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小可认为A点就是该凸透镜的焦点,请对他的观点作出评判: 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汇聚到焦点上

2)小可在用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线圈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时,将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串联接入电路,其好处是 控制电流相同 利用此实验电路也能研究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CE: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到焦点上;


2)串联电路的电流是相同的;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解:(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到A点,这说明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到焦点上,由于不知平行光线是否平行于主光轴,故无法判定A点是否为焦点;

2)将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串联接入电路,其好处是控制电流相同;研究电

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应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故答案为:(1)会聚;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汇聚到焦点上;(2)控制电流相同;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

20.小可将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入电路,用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功率.



1)请在方框内(图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小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UI图象,如图2甲所示.观察图象,发现AB部分为线段,BC部分为曲线.为便于分析,将线段AB延长作出图象,如图2所示.

比较甲、乙两图象,发现两图象间的距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说明 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3根据图象中B点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小灯泡的电阻R= 5 Ω当电压为2.5V时,根据甲图象计算小灯泡的功率P= 0.625 W,根据乙图象计算小灯泡的功率P= 1.25 W

4)请结合以上分析和计算,解释白炽灯泡烧坏往往发生在开灯瞬间的原因: 开灯时,灯丝的温度低,电阻相对较小,根据电功率公式P=

可知,此时的功


率较大,灯丝温度较高,灯丝易烧断 【考点】电功率的测量.

【分析】1)电流表测出灯泡的电流,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额定电压,从而测出额定功率,据此分析电路图的画法; 2)灯丝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

3)根据图象找出电流和电压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的大小;根据甲图象找出额定电压下的电流值,利用公式P=UI求出功率;根据P=的功率;

4)刚开灯时,灯丝温度低,电阻相对较小,功率较大,导致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过多,温度过高.

【解答】解:(1)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流,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路图为:

求出乙图中灯泡



2)由图象可知,随着电压、电流的增大,小灯泡的电功率变大,小灯泡的电阻是增大的,说明灯丝电阻受到了温度的影响;

3)图象中B点对应的电压值为0.25V,电流值为0.05A,由欧姆定律可知,灯泡电阻值为R==

=5Ω

当电压为2.5V时,甲图象中的电流值为0.25A,计算小灯泡的功率P=UI=2.5V×0.25A=0.625W

乙图象为一条直线,表明灯泡的电阻是不变的,则根据乙图象可知小灯泡的功率P=

=

=1.25W

可知,此

4)开灯时,灯丝的温度低,电阻相对较小,根据电功率公式P=时的功率较大,灯丝温度较高,灯丝易烧断.

故答案为:(1)如图;(2)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350.6251.25


4)开灯时,灯丝的温度低,电阻相对较小,根据电功率公式P=时的功率较大,灯丝温度较高,灯丝易烧断. .计算题

2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50L的水从40℃加热到沸点.求: 1)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可知,此

2)提供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焦碳的质量(q焦碳=3.0×107J/kg). 【考点】热量的计算.

【分析】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知道水的比热容、质量和初温,利用吸热公式Q=cmtt0)求出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2)由题意可知焦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Q,然后根据Q=mq求出需要完全燃烧焦碳的质量.

【解答】解:(1)水的体积V=50L=50dm3=0.05m3 ρ=得,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0.05m3=50kg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t=100℃, 则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Q=cmtt0=4.2×103J/kg•℃)×50kg×=1.26×107J 2)由题意知,焦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Q=1.26×107J Q=mq得,需要完全燃烧焦碳的质量: m焦炭=

=

=0.42kg

答:(1)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1.26×107J

2)提供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焦碳的质量为0.42kg

22.两轮自平衡电动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倍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下表是某型号两轮自平衡电动车的主要技术参数.2-1-c-n-j-y

整车质量 锂电池电压

20kg 48V


锂电池容量 电动车额定电压 电动机额定功率

12A•h 48V 350W

1)图中小景的质量为4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1m2,求地面受到的压强(g10N/kg【版权所有:21教育

2)若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求锂电池充足一次电最多可骑行的时间(精确0.1

3锂电池充足电后,电动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96N最多能连续行驶17.28km,求电动车工作的效率.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E6:能量利用效率;J4: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分析】1)小景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景和电动车的重力之和,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又知道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根据p=求出地面受到的压强;

2)由表格数据可知锂电池的电压和容量,根据W=UIt求出锂电池充足一次电储存的电能,根据P=求出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时最多可骑行的时间; 3)电动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W=Fs求出牵引力做的功,根据η=求出电动车工作的效率.

【解答】解:(1)小景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力: F=G=m+mg=20kg+40kg)×10N/kg=600N 地面受到的压强: p==

=6×104Pa

×100%


2)锂电池充足一次电储存的电能: W=UIt=48V×12A×3600s=2.0736×106J P=可得,最多可骑行的时间: t′=

=

5924.6s

3)电动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则牵引力F=f=96N 牵引力做的功:

W=Fs=96N×17.28×103m=1.65888×106J 电动车工作的效率: η=

×100%=

×100%=80%

答:(1)地面受到的压强为6×104Pa

2)锂电池充足一次电最多可骑行的时间为5924.6s 3)电动车工作的效率为8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7f4fc261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