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

2022-07-08 19:3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欢迎阅读!
自救,地震,发生,如何

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

--------------------------------------------------------------------------------

2007-07-31 【访问次数:50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就如何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地震局有关负责人。 问:怎样识别地震异常?

答:大量震例表明,地震来临前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在:

1、地下水异常。大地震发生前,井、泉水位有上升下降、翻花、打旋、冒气泡、翻砂、漂油花、发浑、变色、变味、升温、喷水柱等现象。

2、动物异常。一是穴居动物(如蛇、老鼠):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成群结队,惊叫、惊慌,或呆痴不怕人,情绪烦躁。二是水栖动物(如鱼类青蛙):浮于水面、翻腾跳跃、打旋、昏迷不支。三是地面动物(如马、牛、猪、狗):不进窝圈、闹圈、越栏外逃、不听主人使唤、怪叫、惶恐不安、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四是飞禽动物(如鸡、鸭、鸽子、鸟类、昆虫)惊飞、惊叫、不进窝、不回巢,或在笼子乱飞乱撞。

3、大地震前的植物异常。某些植物一反常态,提前发芽开花或开二次花,结二茬果,有的在冬季发芽。

4、大地震前的气候异常。震前气候异常表现突出。如:冬季气候突然变暖,植物发芽;炎热季节突然转冷下冰雹,冷热反常。

5地光。地光是地震发生前,在震中区或其附近地区天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闪光现象。地光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地震马上就要发生。地光的形状有带状光、条状光、片状光、球状光、火状光、柱状光等。地光的颜色有红、蓝、白、黄、橙、绿等色,还有银蓝色、白紫色、绿青色等复合光。

6、地声。地震之前的紧急警报。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震前数分钟出现的居多。地声类似坦克轰响声、闷雷声、炮声、撕布声、碾子滚动声或狂风呼啸声。根据地声传来方向,可判断震中方向。

7、震前的电磁波现象。地下岩石在破裂时,大地的电磁场会突然发生急剧变化,产生突变的电磁波。其宏观表现为:收音机的正常播音消失,发出刺耳的杂音;收看的电视机突然没有音像,出现雪花点和不规则波纹,伴以“啪啪”等杂音;闲放置的或未打开关的日光灯管在无电流通过时突然发光。这些都是因瞬间突变的电磁波干扰而出现的现象。 问:地震发生后,如何进行自救?

答: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可采取以下办法:

1、改善环境。首先要保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免遭新的伤害。

2、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3、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要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问:地震发生后,如何开展互救?

答: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1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施救原则。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救人的方法。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被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被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被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五是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问:家庭如何避震?

答: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首先迅速关闭电源、燃气,将门打开,确保出口,但不可贸然外跑。要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如床沿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并抓住牢固的物体,然后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在楼房,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阳台,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乘坐电梯。可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在平房,地震发生时也可视具体情况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地带。 问:户外如何避震?

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乱挤乱拥,避开人流,不要往室内跑;要避开楼房、烟囱、水塔、立交桥、天桥等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物;要避开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危险场所;如果正在开车,沉着将车开离高大建筑物、立交桥,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离开车到安全的地方避震。 问: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答: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影剧院、体育馆、医院、火()车站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或趴下,要远离玻璃橱窗、柜台、吊灯、电扇等危险地带。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倒或踩踏。 在行驶的电()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在办公室内要尽快躲在办公桌下,震后迅速撤离。

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电器,关闭电源,然后迅速躲在安全处。对于特殊的


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应按地震应急预案中规定的专门操作程序运行。 问:在学校如何避震?

答: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老师和学生不要向教室外面跑,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向教室外面转移;千万不要拥挤以免造成踩踏伤亡事件,更不能跳楼。

在操场室外时,要迅速避开高大建筑或危险物,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另外学校平时应注意做好防震准备。教室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倒塌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同时要经常开展地震来了怎么办的教育并开展一定的防震演练活动,如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自救、互救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这样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问:如何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答:为了减少地震给家庭带来的损失,应做好以下一些防震准备:

要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要清理阳台,要把花盆杂物从护墙上拿下来。

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如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煤气罐、氧气包、氧气瓶、杀虫剂、农药等这些极易引起地震次生灾害的物品,要妥善存放,做到防撞击、破碎、翻倒、泄漏、燃烧和爆炸。 把屋顶、墙上悬挂的物品固定牢。家具顶部不要堆放重物,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选择室内坚固的内墙边安放。床的上方不要悬挂金属和玻璃制品及其他重物。床和写字台等坚固、低矮的家具下面是避震的好空间,不要堆放杂物。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包括: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药品、电筒、干电池等物品,以备急用。

掌握紧急救护常识,如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护理方法。

有必要进行一次家庭防震演练,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中如何紧急避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8bd4c789eb172ded63b7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