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历代辑评

2022-07-22 14:1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十九首历代辑评》,欢迎阅读!
古诗十九首,历代

古诗十九首历代辑评

一.南朝

1.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 观其结体毵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2.钟嵘的《诗品》卷上中“《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他还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 . 唐朝

3.皎然《诗式》“西汉之初,王泽未竭,诗教在焉。昔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相髙,故有齐鲁四家之目。其五言,周时已见滥觞,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天与其性,发言自髙,未有作用。《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葢东汉之文体。又如《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傅毅蔡邕所作。以此而论,为汉明矣。 三.宋朝

4.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十九首》,‘青青河边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今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也。 四.元代

5.陈绎曾在《诗谱》中“《古诗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 五.明代

6.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三中“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如‘客从远方来,寄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也。

7.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二中“古诗自质,然甚文;自直,然甚厚。‘上山采蘼芜’‘四坐且莫喧’‘翩翩堂前燕’‘洛阳城东路’‘长安有狭邪’等,皆闾巷口语,而用意之妙,绝出千古。”还有“诗之难,其《十九首》乎!畜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自求。盖千古元气,钟孕一时,而枚,张诸子,以无意发之,故能诣绝穷微,掩映千古。世以晚近之才,一家之学,步其遗响,即国工大匠,且瞠乎后,况其余者哉!还有“古诗短体如《十九首》,长篇如《孔雀东南飞》,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

8.陆时雍在《古诗镜》中“《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

9.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一“诗用叠字”中“诗用叠字最难……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

10.贺贻孙在《诗筏》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以下十二句,字字皆诉生别之苦。末云‘努力加餐饭’,无可奈何,自慰自解,不怨之怨,其怨更深,



1


即唐人所谓‘缄怨似无忆’也。通篇惟‘浮云蔽白日’五字,稍露怨意,然自浑然无迹。余皆温柔婉恋,使人不觉为怨,真可以怨者也。严沧浪云:《玉台》以 相去日以远 而下别为一首。’如此则不成诗矣。 六.清代

11.沈德潜在《古诗源》卷四中“《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中间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徊,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入,此《国凤》之遗也。

12.张谦宜《絸斋诗淡》卷四中“其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竦起。‘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横波,足上生下。‘相去日以远,衣带日已缓’紧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缓收。‘越鸟’二句,承‘会面安可期’而申言之,相见虽难,而气类相感,不能自已,正启下相思之苦,于文法为横断,于文情为勾起。”还有“其十,‘迢迢牵牛星’六句,只是事,‘河汉清且浅’四句,方是情。通首比体,一气曲注。

13.朱筠《古诗十九首说》中“因人而感到物,由物而说到人……因意中有人,然后感到树。盖人之相别,却在树未发华()之前;睹此华滋,岂能漠然‘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因物而思绪百端矣。

14. 张庚《古诗十九首解》中“通篇只就‘奇树’一意写到底,中间却有千回百折,而妙在由‘树’而‘条’,而‘荣’,而‘馨香’,层层写来,以见美盛,而以一语反振出‘感别’便住,不更赞一语,正如山之蜿嬗迤逦而来,至江而峭壁截住。格局笔力,千古无两。

15. 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又杂论诗》中“《十九首》万愁万苦,古今读者万辈,各有愁苦处,恰好触着。

16.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中“用笔之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如百尺游系宛转;如落花回风,将飞更舞,终不遽落;如庆云在霄,舒展不定。此惟《十九首》,阮公,汉魏诸贤最妙于此。”还说“《行行重行行》,此只是室思之诗。起六句追述始别,夹叙夹议,‘道路’二句顿挫断住‘胡马’二句,忽纵笔横插,振起一篇奇警,逆摄下游子不返,非徒设色也。‘相去’四句,遥接起六句,反承‘胡马’‘越鸟’,将行者顿断,然后再入己今日之思,与始别相应。‘弃捐’二句,换笔换意,绕回作收,作自宽语,见温良贞淑,与前‘衣带’句相应。‘衣带’句,如姚姜坞据《榖梁传》解作优游意,则是指行者,连下二句作一意,然无理无味。如解作‘思君令人瘦’意,则为居者自言,逆取下‘浮云’句,含下‘思君’‘加餐’,文势突兀奇纵,参差变换入妙。‘白日’喻‘游子’‘云蔽’言不见照也,兴而比也。班姬《白悼赋》曰:“白日忽已移光。”亦此意,而温厚不迫,与杜公“在山泉水清同一用意用笔,怨而不怒一则加餐。一则倚竹,真是圣女性情。凡六换笔换势,往复曲折。古人作书,有往必收,无垂不缩,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以此求其文法,即以此通其词意,然后知所谓如无缝天衣者如是,以其针线密,不见段落裁缝之迹也。此诗用笔用法,精深细意如此,亦非独此一篇为然,凡汉,魏人,鲍,谢,杜,韩,无不精法.自赵宋后,文体诗盛,一片说去,信手拉杂,如写揭帖相似,全不解古人顺逆起伏,顿断转换,离合奇正,变化之妙.旧解云:首言"行行",远也.次言"行行",久也.自起至"越鸟"八句言远,完上"行行"二字."相去"以下八句言久,完下"行行"二字.!如此解诗,而世方且信而传之,可叹!

17.顾炎武《日知録》“真希元《文章正宗》,其所选诗,一埽千古之陋,归之正㫖。然病其以理为宗,不得选人之趣。且如《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



2


而汉代之风,略具乎此。今以希元之所删者读之:“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以异乎《唐》诗《山有枢》之篇?“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盖亦《邶》诗“雄雉于飞”之义。“牵牛织女”,意昉《大东》“兔丝女萝”,情同《车牵》十九作中,无甚优劣,必以坊淫正俗之㫖,严为绳削,虽矫昭明之枉,恐失国风之义。六代浮华,固当芟落,使徐庾不得为人、陈隋不得为代,无乃太甚,岂非执理之过乎?”

18. 刘熙载《艺概》《古诗十九首》于苏,李同一悲慨,然《古诗十九首》兼有豪放阔达之意,与苏,李之一于委屈含蓄,有阳舒阴惨之不同。知人论世者,自能得诸言外,故不必如钟嵘《诗品》谓《古诗》出于国风,李陵处于楚辞也。 七.近代

19.张戎《岁寒堂诗话》“国风云:‘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其词婉,其意微,此其所以贵也。古诗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20.沈德潜《古诗源》“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十九首》中间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徊,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入,此《国风》之遗也。”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9266c584868762cbaed53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