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清明_人生感悟

2023-01-07 08: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感悟清明_人生感悟》,欢迎阅读!
人生感悟,清明,感悟

感悟清明



岁岁清明,缕缕相思念亲恩。一年一度,清明又至。这一植根于传统深处的缅怀先人追述祖恩的节日,在我心中激起追忆逝者的波澜。我和往年一样,约子女一起到我父亲母亲墓地烧纸挂钱,焚香叩拜;又和老伴一行数人专程到岳母、大哥坟上祭扫。

中国的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祖节日。据专家介绍,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

清明最早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它在春分后半个月,此时春色已浓,阳光明媚,杨柳垂丝,绿草如茵。气温渐渐升高,正是农耕的大好季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古代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就把寒食延至清明,由于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就合二为一,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每年4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清明踏青在宋代最为流行。

清明扫墓在唐朝就开始盛行,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在继承。

清明祭扫缅怀先人的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有烧纸挂钱,修坟除草。近年来又出现一些新形式,如:献一束淡雅的鲜花表达无声的交流和思念;植一棵长青树,挂上先人名,意在将思念植于土中,四季长青;在家供奉牌位,家人团聚,共同祭拜,后代饮水思源。我还觉得清明节写篇怀念文章,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既不落俗套又意义深远,也不失为一种好形式。

2008年开始,清明节作为法定的假日,这一决定得民心、合民意。

清明假日化是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正名。

以前曾一度认为清明扫墓祭祖是迷信。千百年来人们在清明节里


通过扫墓祭祖的方式怀念先人,“慎终追远,明法厚道”,体现了祖宗,传承家庭荣誉的文化传统,怎能说是迷信呢?

今天鼓励人们过清明节,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悟和认同。清明节不仅是扫墓这一形式,它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寄托着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它对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起着巨大的作用。

清明假日化,我们更应该深刻领会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要通过对先人的感恩、敬仰,获得思想升华,通过对先人的缅怀,获是灵魂的熏陶。

祖宗恩情不能忘,传统文化不能丢!

清明节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民族的优良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退休后有回忆过去,一个个先我而去的亲人、好友,他们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一一的将他们的事记下来,以寄托哀思。“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他们就将这些文字翻出来重温一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对已逝的亲人之恩,虽难以回报,但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力量,他们的坎坷让我认识了历史,懂得了。

让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能得以相传,是对是错任评说。这就是我一个古稀老人提笔的目的。

《感悟清明》

转眼又要到清明节了。以往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总是一手安排着进山给两位红军爷爷扫墓的事,而且他每次必到。大概有四五年了吧,父亲没有了直接参与,只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见他坐在门前发出声声的叹息。是的,他毕竟是90岁的人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年清明节前的好一阵子父母都在张罗着进山的事,那年月家里条件很差,在每次进山前母亲都要给兄弟几个换上一身虽然很旧但却洗的十分干净的衣裳。按照母亲的话说,一年只见一次爷爷,不要让他老人家看着他的后代显的是那样的可怜。那样他的心里是会不好受的。我曾不解地问过母亲:爷爷他能看见我们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a1c6bd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