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4-03-20 07:34: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欢迎阅读!
城市防洪,排涝,探究,对策,体系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当前我国多个城市都在努力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作为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若一旦发生洪涝灾害,会让市民处于恐慌危险之中,对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重视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关键性,改善低下排水功能,保障城市可妥当处理洪涝灾害,城市居民可避免遭受洪涝灾害带来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城市;体系建设;防洪排涝;问题;对策

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出现多变性,我国遭受的洪涝形势严峻。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危害性极大,且影响面较广,安全的城市防洪排涝是确保城市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展,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很多城市洪涝工程建设落后、防洪排涝规范低、应急处理能力低下、排水能力缺乏等问题更加凸显,大部分城市遭受程度不一的洪涝灾害和威胁[1]。该现象已得到社会重视和关注,务必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确保城市防洪排涝的安全。

一、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尝试,我国大多数城市已建立完善的雨水情监测系统,气象预报精准度已得到提升,特别是针对冰雹、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更是得到一定提升[2]。但当前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如监测点的设置密度还没有办法满足当前对短时强降雨重点监测的需求,尽管加强了对泥石流、山洪高发地区的监测,但城市内部尚未构建网络化、高效的设置体系,还需加强城市群测群防系统的建设。此外,在强化预警监测系统建设上,及时对信息技术管理进行有效利用,在信息共享和整合方面还有待改善,当前城市区域的雨水情监测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水利部门的水文观测、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等其他相关部门的观测点,该类部门的监测点和协调合作程度比较分散,对信息共享的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分散的管理亦会减轻资源整合的效率,不能最大化发挥信息的服务价值。

(二)管理职责不明确

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是维护市民生命财产及日常生活的保障,防洪排涝的管理亦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当前我国较多城市管理防洪排涝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职责不清、体制不顺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城市防洪排涝体系被切分成几个部分,如管理外河道控制工程的部门为水利部门的城市防洪管理处,管理城市排涝管网的部门为排水管理处。多部门管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现状给统一调度的防洪体系造成一定困难,防洪体系的功能不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给城市防洪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风险评估不足

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风险评估及规划过程中,容易忽略评估洪涝灾害发生的因素。城市交通设施、水利电力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个相关部门在实施规划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通常缺少重视而忽略洪涝灾害的相


关问题,为了贪图一时之便而随意更改排水管道的规划,和防洪排涝体系发生矛盾,对防洪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对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产生阻碍作用。 (四)预案体系落后

我国只有少数城市对防洪排涝的专项预案进行编制,并且集中在江河湖海的周边城市,主要针对外江洪水以及流域性洪水,缺少专门针对重要基建设施、低洼区域、地下空间的排涝应急处理预案,同时缺少后续配套的应急预案,预案系统建设延伸到基层方面亦没能做到完善。尽管近年来针对往常存在的问题已进行不断改善,但还存在着信息更新、洪水风险图不实时、风险评估不完善、应急举措不到位等现象。

二、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优化排水管网设计

优化设计已有的排水管网,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的工作质量。排水管网的优化和设计主要是针对已明确实施水利工程参数和管径的有效组合,合理分配已明确的给排水管线的管网流量,充分运用优化算法找到最佳的管道管径设计,为确保管网整体的运行效益达到最高、运行成本达到最低,可利用非线性规划法、遗传算法、传输规划法、动态规划法等时尚设计优化,并综合考核城市周边的湖海河流水域的流量,尽最大程度提高洪涝灾害预测的精确度,同时合理科学运用管网资源清除潜在的洪涝灾害风险,进而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高服务。 (二)建立高效防洪管理制度

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需要协调建设、城管、水利、市政等多个相关部门,必须实现防洪排涝的管理信息充分共享,积极达成合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管理权限,与其他多部门联合进行演习培训,以提高应对洪涝问题的能力,提高应急管理和组织保障的能力[3]。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的管理现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不单要注意提高信息的服务价值和共享性,通过综合管理制度的指导,将各部门分散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多部门的高效同步共享,还要从多方面强化建设以提高灾害预警的能力,如提高气象部门短时间检测强对流天气的水平,发布及时的预警信息,搭建专门的合作平台,联合水利机构、市政部门等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着重检测城市内部的暴雨洪水监测点,提高信息传送和收集的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三)强化风险评估管理

城市在实施各项基础建设过程中,务必对洪涝灾害进行彻底的评估,通过GPS技术、现代化技术、数字模拟技术,于充分了解城市防洪需求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完备的洪涝风险评估图,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防止和防洪排涝体系发生矛盾,确保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针对极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地区,务必制订严谨的建设规划图,充分结合市政、建设、水利等多各有关部门,保证在发生洪涝灾害时可保护城市的安全。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多个城市的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唯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排水管网设计能力,强化风险评估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升防洪排涝体系的实用性,在遭到洪涝灾害侵蚀时,可以保护城市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军良.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建材,20158):295-2953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af65f2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