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特色

2022-09-03 21:1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特色》,欢迎阅读!
白居易,唐朝,诗人,诗歌,特色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特色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

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经典诗句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8)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9)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10)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1)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12)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15)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b4fb01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