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名词解释

2022-12-30 16:1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代诗文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诗文,名词解释,明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明代诗文名词解释 张天星整理

1吴中四杰:明初诗坛高启、杨基、张羽、徐贲颇具代表性,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其中高启成就最高。

2台阁体:是指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以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内容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无艺术生命力可言。

3、茶陵派:明成化至弘治年间,茶陵人李东阳立朝数十年,领袖文坛,一时诗人奉以为宗,称为“茶陵派。”成员主要有谢铎、张泰等。

4、前七子:明代弘治至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为区别于后起的嘉靖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前七子文学主张虽不尽相同,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主张复古,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希望借助复古手段达到文学变革的目的。

5、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他们继前七子之后,继续提倡复古,彼此标榜,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前七子一样,后七子创作的弊病也在于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以致于难脱蹈袭的窠臼。 6、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该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注重文以明道的传统。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

7、童心说:李贽在《童心说》中提出“童心说”,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反映在文学上,要求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使文学存真去假,割断与道学的联系。“童心说”对反对文以载道和前后七子复古主义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公安派:晚明文学流派,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核心理论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倡导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袭”

9性灵说:是晚明公安派提出的文学主张,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其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要求创作注重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10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而得名。竟陵派受到公安派的影响,提出“真诗”,重“性灵”,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文学流派之一。

11、吴中四才子:指祝允明、唐寅、文徽明和徐祯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的带有市民色彩。其中以唐寅和祝允明的诗歌及生活方式最具有代表性。

12、晚明小品文:佛教称大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指某种专门文体,那些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 代表作家是张岱。

13复社:明末文社,崇祯二年成立于吴江,主要领导人为太仓人张溥、张采,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从文化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府的危亡。 14几社:明末文社,崇祯二年成立于松江,创始人为陈子龙、夏允彝等,政治上主张尊古复古,文学上倾向揭露时政弊害和民生疾苦。

15“三言”是冯梦龙对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分三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16、“二拍”:是凌;蒙初应书商要求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共七十八篇。

17、四大奇书:四大奇书指明代四部长篇章回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演义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4fa9a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