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2022-11-28 23: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欢迎阅读!
台儿庄战役,浅析,意义,历史

浅析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摘要: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战斗力。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象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周恩来评价台儿庄大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因此,台儿庄战役在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台儿庄战役 历史意义 民族精神

一、台儿庄大战体现出了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的民族精神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人民要求结束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空前高涨,顺应这一民心所向,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而台儿庄战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共两党从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正视社会矛盾变化,体现了抛弃政党分歧,不计前嫌、共御外侮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台儿庄战役前,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就提出固守要点, 各个击破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并派张爱萍赴徐州,协助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具体部署实施。台儿庄战役过程中,游击队将泰安以北津浦铁路成段炸毁,导致日军补给中断达到十天以上,还将日军在大汶口机场空袭台儿庄战场的飞机成批摧毁, 台儿庄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 年初 ,苏鲁豫皖边区的 22 个县 ,共产党员已经达到 1232 。此外,像第五十九军参谋长张克侠、第三十一师骑兵连连长刘兰斋等都是共产党员。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的陈诚在总结台儿庄大捷时曾说:台儿庄战役时,日军在华北各个战场兵力共计五十余万,而参加台儿庄会战的不过五、六万人,盖因我采用游击战以来,各处围歼其小部,袭其后方,使日军各地战场均自顾不暇,遑言抽调。故台儿庄之战胜,乃个战场我军努力之总和,不可视为一战区之胜利。这也体现了国共两党在战略层面的配合也是促成台儿庄大捷的重要因素。

二、台儿庄战役体现了中国军队面对强敌的拼死血战的牺牲精神

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接连溃败,平津沦陷,淞沪血战,南京沦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军队面对骄横的日本侵略军,在鲁南以低劣装备的军队重创日军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使中华民族振奋,让世界舆论哗然,将笼罩在国内民众上空的的亡国论 失败论的阴霾一扫而光。台儿庄战役中参加滕县保卫战的川军,凭借低劣的装备在滕县与拥有飞机、坦克的矶谷廉介第十师团血战三昼夜,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而在台儿庄战役中,防守城内的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争夺每一间房、每一条街巷的浴血激战。 在城内我军八千名守城官兵伤亡超过六千人,驻守城内的第 31 师师长池峰城在此情况下,向孙连仲将军请求将部队撤到运河南岸,为他的部队留下一些种子,却得到了孙连仲这样的命令:士兵填完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完了我总司令来填! 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绝对不许撤到运河以南!他毅然组织了敢死队,在夜间对城内日军发动反冲锋,其中一


57 人敢死队也仅有 13 人生还,在一夜之间夺回了城区四分之三的阵地,使战局发生了根本扭转!历时十六天的台儿庄血战,中国军队以伤亡三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 11984 人。而正是中国军队这种不怕牺牲、拼死血战的卫国精神,才拼出了台儿庄战役的最终胜利。台儿庄因此被中华儿女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 1938 4 15 日赶到台儿庄采访,写下了一首《死灰里萌出了新生的嫩芽》:台儿庄是红血洗过的战场,一万条健儿在这里做了国殇,他们的尸身是金石般的雕浮。台儿庄是中华民族的领土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用血铸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击退了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东风吹罢,死灰里萌出了新生的嫩芽。

三、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捐弃前嫌、共御外侮的团结抗战精神 1930年的中原大战,庞炳勋被蒋介石收买,出其不意地向张自忠部发动夜袭,使张自忠险遭不测。从此,张庞结下深仇,张自忠发誓此仇不报,誓不甘心。而 1938 年的临沂阻击战中,第 59 军军长张自忠从民族大义出发,毅然出兵增援在内战中结下仇怨的宿敌庞炳勋,留下了一段化敌为友、共御外侮的佳话。台儿庄战役中先辈面对入侵之敌所表现出的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团结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当代人继承和发扬光大。自古以来,在大是大非、大灾大难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特别的清醒,我们的民族表现得更为团结向心。共御外侮、团结抗战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只要坚持这种风格,相信任何分裂势力都是暂时的,都分裂不了我们的国家,破坏不了我们的民族团结。这也是台儿庄战役留给我们后人永远思考和铭记的精神财富!

四、军民万众一心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台儿庄战役也是军民万众一心抵御外侮的辉煌胜利。1937 年冬, 第五战区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已经下辖了1518个团体。 1937 1112 日,第五战区举办抗敌青年训练班,第一期300 多人,训练三个月后,组成了11个工作团奔赴各地组织抗日。第二期5000人,更名为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此外,鲁南民众在战役期间踊跃支援前线抗日,将自家土产拿到前线慰劳部队。在临沂反击战中,葛沟村70高龄的百姓,冒着枪林弹雨给激战中的第 40 军送饭。在滕县保卫战期间,滕县人民还自发组织起来,帮助部队运送炮弹、粮食,抢救伤员。可以说没有全体军民的同仇敌忾,就没有台儿庄战役的伟大胜利。

五、台儿庄战役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抗战,进而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抗战都是出于孤立无援、独立支撑的状态。但是,随着日本军队在华进攻的不断变本加厉,使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和国家利益遭到日益严重的威胁。而中国顽强抗击日本军队的现实也让各国看到了中国战场在抵御日本侵略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各国也因此逐步加强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苏联从193710月中旬开始,将中国急需的飞机、大炮、机枪、航空和装甲设备、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陆续运到中国。19383月、7月苏联政府分别两次贷款给中国政府各5000万美元。1940年苏联在中国作战的志愿飞行员达700多名,其中有200多人在中国献出宝贵的生命。

今天的台儿庄战役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台儿庄是海峡两岸儿女维护和平、促进统一的共同的纪念地,同时也推动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祖国大陆首个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纪念馆,而1985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也使台儿庄战役成为了海峡两岸中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共同记忆。我们现在缅怀先辈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同时,也顺应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势所趋。2008年,在台儿庄战役70周年纪念活动上,枣庄市委市政府宣布重建台儿庄古城,古城的重建将进一步发挥祖国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及二战纪念城市的宣传和辐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复兴,为世界的和平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557df4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