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愿归盘谷序

2023-01-06 07:3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欢迎阅读!
李愿归,谷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了解序文的特点。

3 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4 对照手法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作者描述的隐士所居的盘谷的可爱,反映失意心理。 2 作者使用的讽刺的笔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背景介绍: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

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 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 二、 什么叫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种赠序文体。古代文人临别时,常以诗文相赠,并写序叙说赠 别的旨趣,这就叫做赠序。赠序在唐代初叶开始盛行。

韩愈写的赠序,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见解,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颇有价值。 后人说他的序文。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以后人 们所写的赠序也有不附诗文的,内容多是赞许、勉励之词,已和序的原义有所不同,是为 三、 解题:

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当时有两个李愿,一为曾立大功的李晟之子、名将李朔

兄,此人位高品劣,与序中的李愿迥异,不可能是他。另一人系隐士。韩愈曾有《和卢郎中 送盘谷子诗序》一篇,所谓“盘谷子”即指在盘谷隐居的李愿。这篇序把盘谷这个地名写 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在韩愈写的三十多篇赠序中,题目上标有地名的比较少 见;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 四、 检查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藂茂 鲜少 畯(

便体( )轻裾( )黜陟( 趑趄( 2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五、 课文分析:

1 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盘谷在太行之阳。“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写出了盘谷的富饶、美丽 和幽静的环境,韩愈的友人李愿就住在这里。

2 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第一种人是所谓“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大丈夫”这种人“利泽施于人”


声望极高;“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权势极大;“武夫前呵,从者塞途”垣赫一时;“喜 有赏,怒有刑”,一切以自己的好恶为转移;“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喜欢听阿谀 之词;“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姬妾成群。这些描写,使那种身居高位、依仗权势、穷 奢极欲的官僚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种人是另外一些不遇于时的大丈夫—--隐者。这种人既“穷”也“闲”,但他们能欣赏

自然的美景,食用大自然的赏赐,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人 的想法是“与其有誉于

,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他们与世无争,超然物外。这是十

的隐者之风。这是李愿心目中的正人,他也是这样在做的。

第三种人,是那些钻营之徒。他们“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钻营吹拍,非常

碌。他们进出权贵门第时的情状是“足将进而越趄,口将言而嗫嚅”,可笑复可怜,丑态毕

。这些人不怕秽污,不怕刑罚,只图侥幸于万一。死不回头。这是李愿直接抨击的对象。 李愿说的这三种人,实在仅仅两类:一类是已在高位的权贵和正向权贵拚命挤入的趋炎附势 者,换句话说,就是已得志和尚未得志的小人;另一类则是鄙视这些小人的隐士,他们才是 真正的大丈夫。

3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是作者听了李愿这番谈论之后表示的赞叹。作者是用一首古体诗来表达的。这首诗 唱出了隐士所居的盘谷的可爱。它进一步描绘了盘谷的土地肥沃,盘谷的泉水能够洗濯, 以游玩,盘谷的地势险阻而幽深。结尾的三句话“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 徜徉”,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愿望。 六、 总结课文。

1 构思是独特,别开生面的。

本文未对送别者李愿的事迹作任何介绍,也未对李愿的行为给以直接赞美。仅仅引用了

愿的一大段话。对李愿的话,作者是称赞的,但也只用了一个“壮”字来赞叹。作者所要表 达的中心思想,全在于李愿的那一段话之中。作者借别人的话当作自己文章的主体,用别人 的思想当作自己文章的主题,是别开生面的,构思是独特的。作者并不为习俗写法所限,而 是突破了传统的格局和表达方法。这就是作者的创新。 2 善于使用对照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写遇于时的“大丈夫”时,突出了权势和声威的炙手可热和不可一世;写趋炎附势的 人时,突出了他们伺候公卿、奔走权贵的胆战心惊和可叹可悲。这是一组对照,是一组在高 位和不在高位的对照。作者在写隐士的时候,突出了他们起居安适、无毁无忧的可贵可乐 。隐士和以上两种人又形成了一组对照,在这组鲜明的对照中,作者唾弃了前者,赞扬了 后者,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形成了文章的主题。 七、探究 《东坡题跋》曾载苏轼这样一段话:“欧阳公言,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

来兮辞》一篇而已。余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平生欲效此作, 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日,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你怎么看苏轼的这句话? 八、作业

1、整理重要的词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724ef561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