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2022-07-28 03:0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欢迎阅读!
峡口,全诗,赏析,友人,答案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风光?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案】暮春 飞花

【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那么直接说明季节是暮春。

【考点】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

2)“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衬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试题分析:“峡口”点明了地点,“欲尽春”说明了季节是春末。结合全诗可知,景物描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根据后句的“泪沾巾”可知,是惆怅,悲凉之情。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


点评: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考虑诗句写了什么,与全诗内容有什么联系,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对诗句的理解就透彻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 王勃 乐观旷达

“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等也算对。“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等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

试题分析:根据诗歌中的“天涯去住②泪沾巾”及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可知,诗人的情感的伤感的,因为朋友要离别。王勃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表现了分手时的乐观与劝慰之情。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风光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展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峡口送友人》是司空曙与好友离别后所作,此诗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风光,作者采用伤春之景衬托离别之情,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那么直接说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


该诗词采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衬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拟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衬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那么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平安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819f2e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