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赏析

2022-03-20 13: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左思《咏史》赏析》,欢迎阅读!
左思,赏析,史》

左思《咏史》赏析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止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是左思《咏史八首》之二。既是咏史组诗,其题旨不外借古讽今,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左思虽有“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之才,“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之志,以十载之构思,写成《三都赋》,博得“洛阳纸贵”的籍籍声誉,被征为秘书郎。但终以生长在门阀森严的晋代而出身寒门,未得升迁。他的抑郁愤懑之情发之于诗,这是不难设想的。可贵的是,在这八首诗里,看不出一般落魄士子叹老嗟卑的腔调,而是把他忿激之情化为投枪,投向那贤愚倒置的社会制度和持权骄宠的显贵。全诗情调高昂,气韵沉雄,笔调劲挺,这就是钟嵘《诗品》中所称道的“左思风力”。这个“左思风力”,实际是“建安风骨”的延续,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主流。

这首诗语出自然,文无雕饰,借用金日磾、张汤、冯唐三个古人(《汉书》皆有传)的故事,鞭挞当时极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本诗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值得读者玩味。一是它的结构很奇特。一般咏史诗是借史实以抒情言志,很少用比兴,而这首诗和其八“习习笼中鸟”却采用了比兴。尤其是这一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起兴,进过深山峡谷的人可能都见过这种景色,在谷底溪旁长着枝叶繁茂的高松,在其上之岩崖山坡长着披纷散乱的幼苗,对这类造物者的安排,人们能说些什么呢?初进深山的人可能产生一种新鲜感,多见几次也就见惯不惊了。唯有诗人运用他奇特丰富的想象,想到那些常青不凋的高大松树本是有能力用其繁茂的枝叶庇荫许多幼弱的草木的,却长在涧底处于受庇荫的地位,而本该受庇荫的幼苗反而长在山上成为庇荫者,这是极不合理的造物颠倒。所以紧接两句“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便如空谷足音、无声惊雷船的足以使迷茫者振起,麻木者震惊了。诗人又由造物的不合理延伸到人类社会的不合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两句,说那些象青松一样有能力支撑朝廷庇荫万民的英豪俊秀之士官低职微,反而受着那些象幼苗一样娇生惯养的贵族子弟们蹑足于高官厚爵的庇荫,国家怎么不衰微?百姓怎么不涂炭?英俊怎么不气馁?到此,主旨已明,但如就此结束,此诗便是比兴体的讽喻诗,而非咏史诗了。所以下两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过渡到咏史,说是这种根据家庭出身的贵贱来分配权力任用官吏的门阀官僚制度,并非始于今日,而是由来已久的,引出《汉书》上的几件史实,即自金日{石单}、张汤二人当上朝廷顾命大臣,成为豪门贵族以后,他们七代子孙,不论贤不肖,世世代代均高官厚禄,窃据要津;而冯唐虽勤勤恳恳先后仕于文帝、景帝两朝,仅因出身贫塞,不唯得不到升迁,反被免职闲居,后来武帝召贤,举贤良方正入朝陛见时,他已是九十老翁不能为朝廷效力了。加上这样几个故实,不仅使诗旨更加形象,而且引导读者思深虑远,认识到这种门阀官僚制度危害之大,克服之难,使全诗更加丰满。从结构上看,诗人可能由读史而生感慨,想到西汉即存在的门阀制度到西晋时更严重了,又由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联想到造物本身的不合理,但他用倒叙法,由造物而及社会现实,由社会现实再及历史点题,这种见物生情,由近至远的《诗经》和古乐府诗常用的比兴格调,使诗味更加浓烈。全诗一二句起兴,三四句振起,五六句宕开,七八句承上起下,最后四句点题并延深意境,波澜起伏,含蓄蕴藉,内涵极丰,余味无穷,这是历代咏史中极少见的佳制。

其次,艺术手法上,全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合理的事实,给读者以强烈深刻的印象,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这是自屈原《九章》、宋玉《九辩》以来辞赋家们所常用的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bfa97901f69e31433294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