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凡达》中的道家思想

2023-03-07 14:2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阿凡达》中的道家思想》,欢迎阅读!
阿凡,道家,思想,电影

电影《阿凡达》中的道家思想

于冰沁



这个年初,潘多拉星球的美丽景色和在那里发生的凄美故事,让数以亿计的地球居民为之动容和反思。这是神话,同时也是生活,人们可以迷醉于世外桃源带来的情感愉悦,同时又可以坠入觊觎宝藏的欲望深渊。电影中的人类在面对宝藏时所展现出的征服欲已经与动物野兽无异,而这其实也是人类的常态,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欲望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可悲的是,它往往蒙蔽的是大多数人。

在《阿凡达》中,我们还能看到很多道家哲学的体现,比如“天人合一”,比如“人天相应”。詹姆斯·卡梅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到“在大学时,我读过一些关于中国道家文化的书,‘万物有灵’‘天一生水’这些道家哲学我非常明白。尽管卡梅隆的剧本源于美国的印第安部落、亚马逊雨林中的土著部落,但正如他所说的“人类的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通的”,于是,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去寻找《阿凡达》的本源,那就会发现电影中的故事无不暗合着“道”的哲学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纳威族人的道,是天道,“天道自然”“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卡梅隆为纳威人在潘多拉星球上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体系,甚至为之创造了一门语言,他这样做的理由,就是要让那里完全区别于我们所熟知的人类社会,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想国度,世外桃源。这不是简单的人类社会的原始状态,而是回归到了人类的本源,纳威族人一直以来都与潘多拉星球上的其他物种和谐相处,简朴而天然,物我两忘。灵魂之树Utraya Mokri在这里扮演着“天道”的角色,星球上的生灵都遵循着“神”伊娃的指引,而这个纳威人的神在战争面前却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只维护自然的平衡。纳威人不会认为自己是星球的主宰,也不是觉得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而只是这里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中生存的法则就是顺应自然。

“无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无”并不是没有意义,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车子,器皿和房屋,发挥作用的却是“无”的部分。纳威人在灵魂之树下唯美的葬礼相对于杰克哥哥的葬礼显得宏大而虚无,这是就被人类摒弃的“无”,这是被轻视了的生命的意义;纳威人不去利用矿藏,没有炫目的科技他们的文明与人类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他们注重与自然的交流,这也是被人类摒弃的“无”,这是被遗忘了的生命的本源。

“无为”当然也不是“没有作为”或者“什么都不做”的意思,老子认为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客观性和规律性,而人们对待自然时,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即为道,而不能添加任何人为的措施。这正是纳威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纳威人以狩猎为生,却不妄加杀戮,他们尊重成为自己猎物的生命,正如他们所说“你的灵魂回到圣母身边,留下肉体,成为纳威人的一部分”;他们驯服重铠马和斑溪兽,却不奴役它,而是在用生命挑选一生的伴侣,用精神与之交流;他们用独特的神经系统将自己融入到身边的一草一木,让自己真正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这也正是老子所谓的“无为”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人们总是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将主观的意图强加给自然界,然而这一切必将无法实现,反而却只会破坏它。然而,这却是人类的“道”

人类的道,是人道,却也无法做到“人道无为”,人类崇尚力量和权力,换言之,就是


欲望。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天”与“人”相对立,庄子主张顺天道,摒弃人为,所谓天道即为自然,而人为即为“伪”。成道-成仁-成功即是一个“伪”的过程,一个予取予求的欲望沦陷。不可否认,最初的人类对潘多拉的向往是怀着“仁”的,然而人类无法理解自然万物与人一样,都只是“道”的外化与显现,他们与人间是平的的关系,自然界存在的一切并非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而存在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随着人类对潘多拉资源的欲望升级,人们的“人道”已经从“仁”上升到了“功”“功”即为欲望,而欲望则是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只有坚持自己的本性,摒除贪欲,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道”应以道修之于身、修之于天下的真人之道、圣人之道,人道应当遵循天道,而不是以天合人。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这是我们永远都不会懂的道理。人类刚刚来到潘多拉的时候,试图通过开办教育和给予物资的方式亲近这个古老的民族,想给他们带来变化,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变得和人类一样,懂得“有为”。然而,人类的“教化”没有达到目的,纳威人奉若神明的还是他们心目中的“神”,而不是给他们带来科技的人类。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如他们千万年来在地球上实践的一样,将智慧用在了歧路,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将自然改变成期望的模样。当然,人类的努力永远是徒劳的,因为自然无法改变,然而努力却不会停止,因为我们永远都不真正甘心屈服于自然之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是杰克的认知过程,在此之前,他与所有人类同胞一样追逐利益,放大自己的私欲,没有纳威人,他也许永远也不能体会到自己所处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罪恶。他被上校的军队视为叛徒,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真正的叛徒,是所有的人类同胞,他们背叛的是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天道”。同样的,卡梅隆在用《阿凡达》给我们所有人一个认知的机会。他用《阿凡达》给了我们一个“天人合一”的幻境,圆了我们一个“道法自然”的世界,这个世界也许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也是我们一再梦想的。但梦想终归是梦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我们已经习惯了五光十色,曾经也许存在的神经终端已经只能在梦中寻找可以接驳的灵魂之树。

总有人在讨论“道”,说它的现实意义,我却不认为所谓的“现实意义”真正存在,因为美丽的潘多拉星球是我们永远去不到的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e2ba791711cc7931b716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