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年表

2022-08-28 05:1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朱耷年表》,欢迎阅读!
朱耷,年表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0五),享年八十岁。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 ,别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其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三百年来他饮誉画坛,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八大山人(朱耷)从明王爷成为遗民,承受国亡家破之痛,先后沦为僧道,巧妙应付"临川之变",绳金塔下为民挥毫,其哭之、笑之的人品和画品成为发人深思的画坛传奇。爱国、爱乡的八大山人,对清初的残暴疾恶如仇,终身苦守不阿,人品至上,成为后世为人的风范。跨越时空的八大山人书画艺术,释放出巨大艺术能量,辐射璀璨的艺术之光。艺术修养全面的八大山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诗作,吟咏之余,我们借此心灵辙音,感受三百年前诗人的娓娓独言,将已逝去的流光重新唤回眼前。 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八大山人年表及书法

明天启六年(1626)丙寅 1

生于江西南昌,姓朱名耷。为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明崇祯六年(1633)癸酉 8

据陈鼎《八大山人传》、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所述,八大自幼聪明,八岁即能作诗。开始涉猎书法、绘画、篆刻。

清顺治二年(1645)乙酉 20

清兵攻占南昌。离家隐遁江西奉新山中避难。

清顺治五年(1648)戊子 23 剃发为僧。

清顺治十年(1653)癸巳 28

在南昌进贤介冈灯社拜弘敏禅师为师,法名传鉽,号刃庵。期间与弘敏、寂容、饶宇朴唱和。

清顺治十三年(1656)丙申 31

在进贤介冈灯社继任住持,潜心研究佛学与艺事。

清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 34

在进贤介冈灯社为京庵作《传鉽写生册》十五开。是为存世最早作品。

清康熙五年(1666)丙午 41 在湖西精舍为橘老作《墨花图》卷。

清康熙十年(1671)辛亥 46

为孟伯书《题画诗》轴。始见署个山

清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 47

秋,离奉新,游新昌,看望裘琏,裘琏作诗相赠,并结识胡亦堂。师父弘敏禅师在耕香院圆寂。


清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 48 秋,由新昌返回奉新芦田。



清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 49

端午后两日,在奉新芦田耕香院,黄安平为绘《个山小像》,上有友人饶宇朴、彭文亮、蔡受等跋三则,自题六则。

清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 52

年末,离开进贤,南下临川。二月,胡亦堂到任临川知县,过从甚多。

清康熙十七年(1678)戊午 53 在临川发病颠狂。



清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 54

在临川参观宝应寺等古迹,游览当地名胜,凭吊古代名人。

清康熙十九年(1680)庚申 55

在临川发病癫狂后,哭笑无常,撕裂僧衣并焚之,步行到南昌。在市肆间佯狂行走,为族侄认出,将之收留于家。



清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 56

居南昌。病愈还俗,与方士礯交往。五月作《绳金塔远眺图》轴,为目前所见最早有明确纪年之款山水画。辛酉至甲子署款多作个山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 57

十月,作《古梅图》轴,仅以天干纪年,题诗有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句,又有苦泪交千点句。约于是年始至戊辰,行草书作品渐多。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 59

最迟于是年,蓄发谋妻子。七月朔,作《行楷黄庭内景经》册十二开(王方宇旧藏)。始见八大山人四字署款,其他名号弃之不用,直至逝世。五十九岁至六十九岁署款写作“”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 60

六十岁至六十九岁,署款字有篆书遗意。首见使用八大山人朱文无框屐形印。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 61 居南昌,常驻足北兰寺。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 62 移居南昌城西埠门。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 63

是年前后,南昌屏画盛行。时有委知县求作屏画四幅,八大只作三幅,并谓之云:江西真俗,挂画四幅。若非春夏秋冬,便是渔樵耕读。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己巳 64

与方士礯往来密切,书信不断。是年,有贵人招饮,八大不愿与之交往,坚辞不就。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 65

邵长蘅客南昌,相晤于北兰寺。邵作《八大山人传》,为研究八大山人之重要文献。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壬申 67

约于本年前后,在江西境内游历。继续与方士礯书信往来。四月,在北兰寺,作《行楷书》轴。七月,作《莲房小鸟图》轴,始见签署天心鸥兹”(或释作忝鸥兹”)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 68

五月,为舜老作《书画册》十六开,始见签署个相如吃花押。夏,作《山水册》八开,第二开题:昔吴道元学书于张颠、贺老,不成,退,画法益工,可知画法兼之书法。阐发书法兼画法的观点。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 69

五月至六月,为退翁作《安晚册》,始见签署十有三月花押。自是年至乙酉的闰年中,所作书画可见此花押。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 70 七十岁至八十岁署款字作两点。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 71

约于是年前后题石涛《疏竹幽兰图》,云:石尊者画兰,则自成一家也。六月,在芙山房书《桃花源记》卷。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 72 与活跃于南昌文坛上之诗书画家交往频繁。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 73

夏,黄砚旅收到八大所作《山水册》,展玩之际,心怡目眩,不识天壤间更有何乐能胜此也。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 74

为聚升作《书画合装册》十六开,以润笔费低,因有河水一担直三文之叹。岱老请作《古树苔石图》,石涛补画水滩红叶并赋诗一首。是年与石涛合作《幽兰竹石图》轴。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 75

是年至乙酉使用真赏朱文方形印。约于是年定居南昌寤歌草堂。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午 77

与罗牧、徐煌、熊秉哲、彭士谟、李仍、蔡秉质、闵应铨、齐鉴、朱容重、吴雯炯等人组织东湖画会。是年,始见署款拾得何园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申 79

冬,游览江西南部宁都县、崇义县聂都乡罗汉洞,并墨书题诗于内壁。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 80

约于是年八月,因大风感染风寒,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后逝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f5591f227916888486d7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